分享

“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建议细读)

 又一本 2019-05-15

  又,心为火与诸阳会合,而手少阴心经也。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

  剂量:一般可用15―20克。若过量,则有滑肠通便作用。故对本品汪昴《本草备要》中,有“润燥滑肠”一说。 

  但历史上,对这些问题也有争论,如王肯堂《证治准绳》就提出:“凡风痹、偏枯,未有不因真气不固而病者。治之不用黄芪为君,人参、归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姜汁、梨汁、乳汁为佐,而徒杂沓乎乌、附、姜、独,以涸营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之也”。这种提法不无道理,当予之借鉴。

  以上,仅是我临床上的初浅体会。 

  三

  患者因头晕不适五六年,近来加重,于2016年4月16日来院门诊。

  11. 伴见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用药后心绞痛不能缓解者,可加蒲黄10克,郁金15克。

  1. 脑血栓形成后,或肢体运动障碍,或麻木较甚者,可加赤芍25克,红花12克,络石藤45克,片姜黄15克。

  《魏氏方藏方》说 “人有患头目眩,口眼瞤动,非痰,乃风之渐也”。李东垣也指出:“非外来之风,乃本藏自病。”

  患者神清合作,语言清楚,心肺听诊阴性。血压90/60毫米汞柱。脑血流图显示脑血管紧张度增强。

  王老仿此意治疗下列病证。 

  5. 脉沉肢冷伴阳虚者,可加黄芪30-90克。如素体阴虚,见五心烦热,汗出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酌加白薇、石斛适量。 

“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建议细读)

  第二,病因与风冷寒邪有关。

  我在临床上常用羌活、当归、五灵脂、葛根、菖蒲、远志、生熟地为基础方药,随证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或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确有一定效果。 

  五灵脂:性味咸温。具有通利血脉,散瘀止痛之功效。 

  剂量:可用10-12克。用量过大,可致呕吐,口鼻干燥,目眩。倘若阴损明显,宜配伍玉竹、白薇。 

  考中风病证方剂,《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斜,语言蹇涩,风湿腰痛。

  8. 心率快,下肢浮肿,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可加附子10克,猪苓15克,也可不用附子,选用北五加皮10克,心衰控制后,改用3克维持量。 

  此病证治疗,通常可用加味逍遥丸法论治,可王老取许氏芎羌汤施治。

  对此,我同王发谓、高青山、金丽莲等同志,曾一道在《新中医》(1975年第2期)杂志上,发表了“脑动脉硬化症中医治疗的体会”一文,现略加整理摘录于下,供参考。

  本方药味如下:川芎,羌活,当归,旋覆花,细辛,蔓荆子,石膏(生),藁本,荆芥穗,半夏曲,防风,熟地,甘草(炙)。 

  肾之经足少阴是也,与膀胱合,膀胱之经足太阳是也。此二经俱虚逆,逆气乘心而痛者,其状下重、不自收持,苦泄寒中为肾心痛。……”

  所以,我们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风证”之“内风”病证类。

  见其舌苔黄垢且腻,脉细无力。证属胃中蕴热,热灼血津,肝郁不解。

  第一,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各种多样之区别,但大体上讲与上面记载颇相符合。

  《药性论》一书中较早地提到“羌活”治疗“贼风,失音不语,……手足不遂,口面斜,遍身顽痹。”

  处方:羌活6克,五灵脂12克,玉竹24克,川芎9克,当归15克,白薇12克,石斛12克,水煎服。

  至2016年6月1日复查脑血流图,结果变为正常图型,说明自觉症状的改善与脑供血好转相平行。于1979年8月下旬,又随访病人,病情仍平稳,并已全日上班。

  患者某,女,58岁。

  10. 胆固醇偏高者,可酌加草决明30克。

关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问题

  把羌活引入防治冠心病,是基于中医理论“寒邪客于脉中”令“五藏卒痛”的学说。

  结合临床的不同兼证,再以本方为基础酌情加味:

  上述此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一

“羌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建议细读)

soso_tc_slider_img
soso_tc_slider_img
soso_tc_slider_img
soso_tc_slider_im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