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了四小时快速的略读了一下《深度工作》,虽然之前有听老师讲过,但终究是别人的总结,没有自己的收获,于是下班后赶紧把自己买多时的书拿出速读,跟着老师的方法边读边画思维导图,这比之前纯碎看书不记笔记好些,这样多少知道一点,老师是一天一小时一本书,我反正做不到,你们昵是不是跟我有同感?期待后面的日子有收获。 深度工作让你变成精英 在这个人工智能不断改进的时代,机器人已经在逐步代替人类做一些重复机械化的工作。前段时间在电视上看到少女诗人小冰,不得不为人工智能惊叹。人类只有深度工作并掌握复杂的工具才不被机器取代,在利用机器做工作的同时并超越机器的创造性的把工作做到极致。 深度工作要变成精英就要拥有两个核心能力,即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和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这两种核心能力依赖于你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培养和深化自己头脑的专注度,高质量的产出,深度工作的学习力。当你全神贯注的时候,做工作将不会拖延。 深度工作前要有仪式感,找到适合深度工作的场所,大学生的自习室、咖啡馆都可以,这样让你进入深度工作的时间变短,迅速进入状态。沉醉在深度工作时将带给你更大的愉悦感,当你毕业时把毕业论文写完的那一瞬间,当你做文案把文案交上去的时候,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心理学家研究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发现刻意练习,可以提升某一特定领域的表现,培养和深化自己的头脑。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那么就得出一个结论,要达到个人巅峰产出效率,就需要长时间无干扰专注的干一件事情。忙碌代表生产能力从客观角度来看已经过时了,知识工作并非生产线,所谓的忙碌表现并不一定代表着有高的产出,工作也并非靠忙碌来支撑。这就需要我们深度工作,培养专注的习惯,执行时需要专注少量,不然你就是想做的事情越多而完成的事情越少。 深度工作的意义从神经学角度开始,然后转入心理学角度,最后从哲学角度做总结,深度工作不仅可以从经济上获益,还会让自己变的充实。 拒绝无效社交和浮浅工作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APP的盛行,社交工具的繁多发达,你有没有计算过自己花费在微博、微信、微信朋友圈、QQ、QQ空间、浏览网页、电子邮件上等等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时间,或许上班前或者下班后就是拿着手机刷一刷,试问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记住了些啥?这些耗时耗力的社交网络媒体真的离不开吗? 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在深度工作时试试关掉朋友圈,这样将为你节省很多时间,我们熟悉的白岩松就没有微信,他说重要的新闻将自动出现在他的身边,朋友圈很多时候都是被微商霸屏,对于他们那是一个营销平台,当然这就另当别论。 当你刷完朋友圈是不是很累,就动动手指头点点赞,回复一下当你睡觉的时候却很累,为什么?当你做这一系列的动作时大脑却是飞速运转,要想恢复你却需要长时间的休闲休息。摒弃浮浅工作可以试一下一天的每一分钟都做好计划,计划一定要符合实际并可行,还有一种就是列方格,定量分析每一项工作活动的深度,深度工作是非常费神的。 练习冥想、锻炼记忆力、集中注意力提升 冥想的目标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专业难题上,练习冥想也不需要每天进行,一周2-3次即可。亲爱的小伙伴们有没有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在下降昵?本书列举了一个记牌的例子,讲述了拍照记忆法,记住那个画面。 现在可以试试在没有练习前你能坚持注意力集中多少秒钟,而刻意练习后这个时间将不断增加。平常你是哪里看书?沙发、床上、还是书房、咖啡厅?看书都时是什么状态?昏昏欲睡、还是精力集中?看书的时间是多久?10分钟喝口水、还是30分钟去趟厕所? 关键少数原则 ![]() 80/20原则,提醒我们20%的活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如这个社会20%的人掌握了社会80%的财富一样。如有家公司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80%的电脑程序崩溃来自20%的漏洞这就更好的证明20%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