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瑜伽类型学

 微微传奇 2017-11-06



在某种意义上,帕坦伽利(Patanjali)瑜伽、吠檀多(Vedanta)瑜伽和哈达(Hatha)瑜伽构成了瑜伽的三大类型。


帕坦加利《瑜伽经》为代表的帕坦伽利瑜伽,其理论基础是数论瑜伽SamkhyaYoga),它强调普鲁舍(Purusa,原人、真我)和原质(Prakrti,自然,能量)之间的分离,所以在帕坦伽利这里,“瑜伽”不是“联结”之意而是“分离”。可以说这是一种“分离瑜伽”。


以吠檀多不二论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吠檀多瑜伽,强调个体自我和至上自我之间的“联结”,强调“天人合一”、“梵我一如”。在此,瑜伽的基本意思是“联结”,是个体灵魂和永恒之梵的合一。可以说这是一种“联结瑜伽”。


坦特罗瑜伽或哈达瑜伽,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吠檀多哲学,但又不限于吠檀多哲学。它强调能量以及能量的唤醒,打消物质和精神的对立,可以说是“能量融合瑜伽”。这种瑜伽和数论瑜伽(帕坦伽利瑜伽)的断裂瑜伽关系比较远,和吠檀多的联结瑜伽更亲近,或者也可以说,这种瑜伽是对吠檀多瑜伽的实践(关于能量的部分,传统吠檀多没有深入探讨,但在后来的希瓦宗、毗湿奴宗、密教传统得到了发展。但其哲学根基是属于吠檀多大传统的),比一般说的吠檀多哲学实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见性。所以,可以把这种能量融合瑜伽归为第三类瑜伽。


这三大类瑜伽只是某种方便的分法。本质上,瑜伽是整体性的。无论是帕坦加利的“分离瑜伽”,还是吠檀多的“联结瑜伽”、还是哈达的“能量融合”瑜伽等,它们都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终极目的——控制心意,不执欲望,生命觉醒,认识真我,最终获得自由(或解脱)。它们都有基本的道德或行为伦理上的要求——即,禁制和劝制。在方法上,体位法、调息法、冥想法、分辨等等,在这几大类瑜伽中都可以实践,只是各自侧重不同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