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银泻玉伴彩裳 馆藏苗族银饰鉴赏

 RK588 2017-11-06

流银泻玉伴彩裳

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苗族银饰鉴赏


    苗族银饰出现于明代,流行于清代,上世纪80年代对其使用达到高峰。明代以前无论文献及实物鲜有对苗族银饰的记载和流传。明代出现大量银饰应该与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关,明永乐十一年开始在贵州设省,加强统治,汉族文化势力影响加深,贵州地区开始结束以物易物的商业交换模式,银和钱开始日渐普及,苗族开始以银饰作为装饰,夸富心理愈烈。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双龙戏宝响铃银项圈  

总账号: MFB006796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双龙戏宝响铃银项圈细节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双龙戏宝响铃银项圈细节

贵州雷山苗族藤形银手镯

 总账号:MFB006775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双狮戏球纹银压领

  总账号:MFB006797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双狮戏球纹银压领细节

    苗族支系繁多,衣着装饰更是千姿百态,以银作为装饰的苗族支系主要集中于清水江流域、都柳江流域、㵲阳河流域、澧水流域、沅江流域,其余区域零星分布,数量极少。使用银饰的这些区域物产丰富,经济相对发达,有专门的银匠从业者。


贵州关岭苗族双牛角形錾花银耳环 

总账号:MFB006907

 

贵州台江施洞塘坝苗族蝶纹扭丝银手镯 

总账号:MFB006916

贵州黎平苗族錾花龙纹空心银手镯

 总账号:MFB006919

贵州凯里苗族螺旋绕丝六角形银手镯 

总账号:MFB006921

贵州台江施洞苗族车轴式银耳环 

总账号:MFB006918

贵州黄平苗族圆轮形空花银珠盖耳环 

总账号:MFB006917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全身上下,无所不饰,根据装饰的部位可以分为头饰、胸颈饰、手饰、背饰、腰坠饰、脚饰等等。常见的头饰有银角、银帽、银围帕、银发簪、银插针、银网链、银耳环、银童帽等;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常见的衣饰则有: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背饰有银背吊、银背牌;腰坠饰有银腰带、银腰吊;常见的首饰有银手镯、银戒指;脚饰为银脚镯。

 贵州榕江苗族福禄寿人物长命富贵银锁 

总账号:MFB006972

贵州丹寨雅灰苗族花鸟纹包银木梳

 总账号:MFB006969

  贵州麻江河坝银头簪

总账号:MFB006909

贵州贵定苗族荷花纹如意银别簪

 总账号:MFB006910

 湖南湘西苗族刻花银梳

 总账号:MFB006988

    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镶嵌法,镶珠嵌玉;有錾花法,雕龙刻凤;有花丝法,盘丝编花;还有各种焊接、锻造、镂空、绕丝、点珠等金工技法。

贵州花溪苗族灯笼吊穗银耳环

 总账号:MFB006912 

 贵州凯里湾水苗族金鱼几何纹银手镯

 总账号:MFB006923

贵州雷山短裙苗花鸟纹银手镯

 总账号:MFB006926

贵州榕江苗族带链银头梳 

 总账号:MFB007011

 贵州榕江苗族男子二十二锥银头围

 总账号:MFB006951 贵州从江信地苗族兵器吊饰烧蓝银针筒(局部)

总账号:MFB006954 

 贵州从江信地苗族兵器吊饰烧蓝银针筒(局部)

贵州黄平苗族银菩萨腰带饰品 

总账号:MFB006922 

 贵州黄平苗族银菩萨腰带饰品(局部)

贵州黄平苗族银菩萨腰带饰品(局部)

 贵州黄平苗族银菩萨腰带饰品(局部)

贵州黄平苗族银菩萨腰带饰品(局部)

贵州黄平苗族银菩萨腰带饰品


贵州雷山苗族麒麟送子挂铃银衣片 

总账号:MFB006689 

     苗族银饰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的物质世界,更是反映出苗族图腾崇拜、宗教巫术、历史迁徙、民俗生活等文化本质。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大量苗族银饰,并且专门设立有金工首饰厅,亲临现场您可以更为直接的欣赏到包括苗族在内的各民族银饰藏品。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61

网    址:http://www./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传 真:010-84250852

微信号:biftbwg

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