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们自己,是一种自我驱动的,但付出与回报并不均等的行为。在这里,我们所谈论的是一种,长期的、可存续的改变,而并非是在真正的改变发生之前的那种一时兴起。无论这里说的改变是节食、健身、兴趣培养、经济独立或者是其他的任何事情,改变自己的行为无疑是我们曾经尝试做的事情中最难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有很多成型的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改变是如此之难的一件事情。本文列举了,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八大原因。
1.被负能量情绪牵绊。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强烈的负能量情绪诸如悔恨、羞愧、担忧以及负罪感可以催化一段时间的行为改变,这种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并不正确。负能量情绪能够引发我们去思考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情,或者让人感觉“我把一切都搞砸了”,但这种想法,对于做出长期的改变而言犹如砒霜。曾有一份调查了129名受访者的评论指出,持续有效的改变和担忧与悔恨不无关系。这听起来像是陈腔滥调,但真正的改变需要的是正能量去开启一个全新的平台。我们需要积极的,可以自我启发的原因去践行一段改变。
2.陷入错误的泥淖。试着去改变任何行为,像是一种孤注一掷,在结果面前,人们很容易无法自持。“我要去改变了,如果我失败了,那就意味着我真的做不来”。如果你真的意识到了这种认知偏差,那么你就该知道,这种孤注一掷的想法是尤其危险的。它把我们困在了一场没有胜利的战场上,因为你能够维持,毋宁说留下一些让你自己可以铭记的记忆的可能性真的不高。(想一想健身房会员数量,从一月份的爆炸增长到三月的冷清)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掀翻这张孤注一掷的赌桌,并铲除在这场赌局里我们犯下的思维上的错误。
3.一口吃成个胖子。改变行为是一个大工程,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为,想要一次性的完成改变的任务几乎是无稽之谈。我们必须从一个确切的、可以量化的位置入手。大而全的目标,必须给小而准确的目标让路。我们要说的,不是“我要开始健身了”,而应该是“我要开始下班后沿着Edgemont路走30分钟”。每一次这种特定的行为就像是一滴沙,聚沙成塔,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改变。为了完成最终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特定的目标,研究认为这对于你能够成功的改变自己真的必不可少,因为我们需要一个评价绩效的目标来丈量我们自己。同时,这个目标也应该现实并且具体一点。
4.忽视了工具箱。如果你想要修理你的车,你需要正确的工具。这和改变我们自己有什么不同呢?不管叫他们工具也好,设备也罢,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靠得住的小帮手来支持我们的改变。改变我们的饮食需求,我们要找到更健康进食的相关知识,以及更加靠谱的计划。也许部分的计划包括在你手机备忘录上记录,或者是在你的Outlook日历上设置每天提醒。有些工具可能只针对某类人群,有的工具则受众面和接受度更加广泛。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这场拉力赛中,找到可以依靠的工具箱。
5.想要的太多。如果你能坚持一个长期的改变行为,那已经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了。但是如果一次想要改变很多行为,那无异于是自掘坟墓。我们能够依赖的精力、自控力、动机等等是有限的。想要改变太多不切实际的地方是注定失败的。我们忘记了,其他让我们生活下去的领域也是需要你的精力、自控力的,所以即使是再多加一样额外的行为改变的投入也是一件大事情。
6.低估了过程。改变从来就不是一件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没有一个能够把各个部分相连接的过程,是不能获得可持续的改变的。你可以去咨询对于行为改变的过程的步骤有多少,并且花费一些值得花费的时间,但是更核心的问题就是,长期的行为改变是循序渐进的。认为它过分简单是在戏弄我们自己,没有什么改变是轻而易举的。哪怕是改变行为的指针一点点,也是一件棘手的,以过程为导向的挑战。
7.忘记了失败的必然性。如果你尝试改变并失败了,那么你就证明了关于改变行为的一条铁律:在改变的路上失败一次,就意味着还有第二次,以及更多次。失败反映出了你在下次需要付诸的关注和精力。经的过时间考验的改变过程往往是包装着一系列失败的,这激励着那些视失败为试炼的人,而不是把失败当借口的人。
8.不做承诺。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这篇行为改变的研究要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出一个我们想要完成的承诺,它就永远不会完成。我们需要一种,承诺的计谋,来帮助我们确立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以及如果得到他。
新世界的大门由此开启
译者:少年达利 原文作者:David DiSalvo
协作地址:http://co./view/5105266
原文地址:http://source./view/890266_9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