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连载二十)

 玫瑰之阅 2017-11-07

护陵的设施——五岭和鱼池



秦陵的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处遗址,即五岭和鱼池。五岭是秦陵南面的防水堤,修筑五岭是为了保护陵园。



从秦陵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秦始皇陵的南面是骊山。陵园的南侧正对着骊山北麓一排南北向峡谷的谷口,这里共有大小谷口十多个。庞家沟对着兵马俑坑,瓦窑沟对着小型马厩坑和陪葬墓区,大水沟正对着始皇陵墓。尤其是大水沟谷口宽数十米,山洪暴发时,洪水卷着巨石、砾石和泥沙向北泻灌,很容易冲毁陵墓及其附属设施。修陵的设计者为了防备山洪冲击陵园,便在秦陵与骊山之间也就是骊山北麓修筑了一条呈西南——东北走向的防洪大堤。这样就会把大水沟及其他几条山谷的水拦住,使水绕过陵园向东流去,然后再向北流,最后注入渭河。


这条防水堤坝,就是人们所说的“五岭”。为什么要称它为“五岭”呢?原来是含有秦始皇北守匈奴,南戍五岭的意义。这条防水堤,以前有多长,现在不得而知。据探测全长有3500米,现残存1000米,宽约40米,高2米至8米。


大水沟的水,因五岭的阻挡而东流,转而北流,最后注入渭河。在向北流的途中,会经过鱼池这个地方。鱼池在秦陵以北2500米处。修秦陵时,为了建造高大的封土,便从这里取土运往秦陵。由于用土量大,这里便形成一个大坑。大水沟的水流下来汇集在此,使得这里的水越积越多,久而久之,便积成一个大池子,人们称之为“鱼池”。直到现在,这里仍然是一片低洼的地带,有的地方常年积水形成低洼湿地。鱼池一带,历年来发现大片的秦代建筑遗迹和大量的建筑材料,如夯土地面、瓦片、圆形水管、陶弯管、带花纹的铺地砖等,还有生活用具盂、钵,生产工具铲、铧、锄、斧以及秦货币半两钱,兵器戈、矛、弓箭等。这些出土物表明:秦代在这里有规模较大的建筑群。文献记载说,这里曾是秦代步高宫的旧址。到秦始皇时,这里便成为负责修建秦陵的管理机构所在地。

来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