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金定窑瓷器浅谈

 云趣小集 2022-07-25 发布于浙江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系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外型种类较为丰厚,盘、碗、灯、炉、盒、瓶、枕、乐器等,简直包罗万象。盘、碗出产量最大。窑址遗存的瓷片中,约有80%均为盘、碗。盘、碗有尺度较大的,如碗有口径近30厘米的,则为别的窑中罕见。瓶的种类亦较多,有直颈瓶、净瓶、梅瓶等多种。枕有白釉孩儿枕、剔花腰形圆枕。定窑瓷器装修办法有印花、刻花、画花、剔花、金彩等。

文章图片1

笔者收藏有一些定窑瓷器残片、残器,判断为北宋晚至金代早期的定窑。现将相关特征展示出来,供爱好者共研。

  

  

  

  

  

  

一、有各种年款。从这批定窑瓷器中可见有多种年款,有刀刻款,也有书写款。刀刻款要有:“易定”、“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宣和二年”、“宣和三年”、“政和二年”、“元祐三年”、“使衙公用”、“聚秀”;书写款有:“大定二年”(青花款)、“大定二年”(酱色款)、“大定三年”(酱色款)。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二、有坯体为印模分段模压再拼接而成的器件。从一些器物的破口、接口可见许多器物的瓷胎非拉坯制作而成,笔者观察应是用统一的印模分段模压,后再拼接而成完整器物。这种制作方法既可以规范瓷器的大小、形制,又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提高产能,也能减轻对制瓷人员的技术要求。当然,有的还要采用印模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此类成品器型美观大方,与木呆的注浆工艺的制成品有本质的区别。笔者观察,用印模分段模压再拼接制成完整器的方法也出现在了宋官窑瓷器之中。

1、拼接的盘。此盘盘底部呈圆形开裂,开裂部位的裂口平整。制作此盘时,应至少分盘底与盘墙两部分分别模压制作,再进行拼接,由于拼接部位粘合不太好,致使沿拼接部位平整开裂。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2、拼接的瓶。下图为两个瓶子的底部与瓶身明显呈规则开裂的情况,下图中的第一张图的瓶底与瓶身之间还明显可见在拼接部位有拼接时留下的挤浆。同时,发现瓶身胎的厚度厚薄不均,有的部位厚薄界限十分明显,没有厚薄的过渡;可以很明显感觉出瓶身也是分段拼接而成的。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3、拼接的瓷枕。从该残瓷枕中明显可见至少分四块分别模压成形后再拼接成完成的瓷枕,分别是上、下各一片,瓷枕侧墙两片;为了使拼接部位更为牢固,在瓷枕侧墙的两处拼接处,明显可见另外添加了泥团进行了加固。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三、器物开裂现象较多。有些瓷器的开裂,裂在器物的中间部位,与有的古玉的开裂很相似,有点没头没尾、无根无源,莫名其妙开裂的感觉。

文章图片18

四、有多种釉色。主要有黑、酱、白色,以白色为主。在同一釉色中,不同器物之间也有一定的色差;在同一器物上,有的也有明显釉色色差。这种色差,通常只有在古代柴火、煤火烧的情况才出现的不可控的自然现象,与现代电、气烧制而成的均匀一色的现象区别很大。

另外,大部分器物的釉色内、外同色,但也有少部分器物内、外不同色,通常内侧为白釉,而外侧为黑或酱色釉。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五、有众多器形。器形中主要有碟、盘、碗、盆、盒、瓶、枕、棋、罐等,各器形中又有不同的形制。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六、有泪流痕。很多人及文献资料,都将泪流痕作为鉴定宋代定窑的依据之一。泪流痕实质是在烧制过程中,釉自然往下垂流所产生的痕迹,是一种缺陷。在现代电、气窑中烧制瓷器时,基本不会出现此类情况,除非刻意模仿泪流痕进行涂抹添加;但刻意模仿与自然垂流所产生的痕迹显然是不一样的。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七、有“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八、有各类图案。器身有彩绘、刻划、模印等图案,图案刻划流畅、灵动、有力度,有的线条如玉器中的双沟线技法刻划;模印的图案凹凸分明,立体感强,图案栩栩如生;笔者特别喜欢娃娃、龙、鱼化龙、孔雀等图案。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5

九、有使用浸釉法施釉。浸釉,就是将坯体浸入釉浆中,使之附着均匀釉层的方法。这种方式的施釉,往往需要徒手扣住器物的底部与口沿,在底部往往会有被手指扣住的地方未能施到釉而留下局部的露胎。

  

  

十、有各类动物的棋子。有多种釉色,且模印了各种动物的棋子,笔者观察主要以十二生肖为主;棋子大小不均、且不太规则;棋子平面也凹凸不平,好像是用手指很随意捏压而成。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十一、有大器件。由于定窑的胎、釉都较薄,因而易碎;大件物品一是难易烧成,二是难易保存;因此,大件的定窑瓷器少。在这些定窑瓷器中,下图的龙纹碗(已碎,拼接而成)的口径约27厘米,高约11.5厘米;下图盆的口径近28厘米,高约9厘米。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十二、有“尚药局”款圆盖盒。在笔者收藏的这批定窑器中,绝大多数为残破器,但也有几件完整器,而其中一件完整的“尚药局”款圆盖盒十分可贵;目前,有资料可查的“尚药局”款圆盖盒主要有两件,一件在浙江省博物馆,另外2017年西冷印社拍卖过的一件“尚药局”款圆盖盒;因此,十分珍稀。

  2017西泠春拍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下图1),尺寸:高:7.2cm 直径:8.6cm 盖顶直径:6.4cm 足径:5.6cm,成交价为6,325,000(含佣金)。

  

  

  

    笔者收藏的“尚药局”款圆盖盒, 由盒和盖两部分组成,子母口扣合。盒盖高敞,面微拱,盖面刻划有一娃娃,这是标准的宋娃娃艺术形象,盖身与盒身均刻有“尚药局”三字横款。底部无釉,器身有明显的“泪流痕”;与2017西泠春拍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相比,器形、釉色更佳。

  

  

  

  

  

  

     从这批定窑残破器中,可以看出器物的制坯方式,有的采用了印模分段模压再拼接成整器的方式,而现代制坯大都采用注浆工艺,还有一部分采用轮制拉坯工艺;现代制坯工艺中,已不再使用印模制坯工艺。另各种器形众多,定窑的底款也较齐全,宋定窑的某些特征十分明显;刻划的图案流畅、灵动;模印的图案凹凸分明,立体感强,图案栩栩如生;这批定窑,虽绝大部残破,但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欢迎各位爱好者评论、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