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意志千年风云-(3)-教皇与国王

 陆一2 2017-11-07

1078年1月25日,意大利卡诺莎城堡外飘起了鹅毛大雪,阵阵夹杂了雪花吹来,天地间一片天寒地冻的景象。


但就在这一片天寒地冻中,城堡的大门外却出现了一个人,他赤脚站在门外,身上仅批着一件单衣,大雪覆盖了他全身,让他看起来就像一个雪人,他不时的跪下来拍打着门,却无人理会。

如果一个不知情的人路过此地,肯定会以为这是一个一无所有前来讨饭的流浪汉,但是却没有人能想到,这个人其实是欧洲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亨利四世。

是谁能让堂堂一个国王落到了如此境地呢?


在答案揭晓之前,不如我们先来聊点别的吧。:)

话说距离查理曼时代已经过去200年了,在这200年间,欧洲大陆战乱不断,所有的诸侯们都在为权势征伐不休,谁也不服谁。但是由查理曼大帝创立的皇帝位却一直被传承了下来。这个皇帝的位置有时候被强权夺得,有时候又大家选举出来,一直传到了亨利四世的父亲--亨利三世的手里。

大家看看画中亨利三世手中的手中的金球和权杖,那就是从查理曼手中继承下来的。对比以后后来画的查理曼那幅手中的球,当时的绘画技术,大家懂的。。。

但是亨利三世却一直体弱多病,他担心自己死后会自己的儿子会驯服不了群臣,让大权旁落,于是在小亨利年仅4岁的时候,他召集德意志的各路诸侯来到亚琛大教堂,然后由扶着自己的儿子坐上了王座,并要大家发誓对小亨利效忠。所有诸侯发了誓,但是轮到最有权势的鲁道夫宣誓的时候,鲁道夫说完会效忠您,您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之外,又补上了一句,“如果你是一位明君的话”。

这关键的一句话简直就像一道诅咒,为后世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伏笔。


仅仅两年过后,老国王挂了,年仅6岁小亨利虽然是名义上的国王,但明显手下的诸侯已经不听号令了,甚至有了反叛之心。

不久,一位主教就抢先动手了。手段比较粗暴,他绑架了小亨利,抢了小金球,并且要求小亨利的母亲交出统治权。从此,亨利心中埋下了对教士的仇恨。

如果说之前查理曼和当时的教皇一唱一和相得益彰的话,那么现在就到了到了决裂的时候了。从此亨利将用尽了一生都来摆脱教会对他的控制。

但是,小亨利现在却没有能力这么做,非但如此,当小亨利成年了,之前绑架他的那位主教甚至还玩起了包办婚姻,将自己的侄女强行的嫁给了亨利。

亨利彻底无语了,听说过强抢民女的,你这强抢正太是个什么意思。不久欺负宝宝年纪小嘛。好,宝宝心里先苦着,等着我长大了再收拾你。


亨利一边积攒着仇恨,一边积攒着力量。终于,他开始逐渐掌握了一些权力,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和自己的老婆离婚。

但是很快他发现这事情比较麻烦,因为当初强迫他结婚的是教会,现在审批他的离婚申请的也是教会,能批准就见了鬼。

倒霉的亨利彻底无语了,直感叹自己为什么生活在了这么一个时代,为什么自己的离婚申请是交到教会而不是民政局呢,自己宁愿去面对民政局的老大娘也比去面对当时这群包办婚姻的教士要强啊。

题外话:几百年后,另一个想要离婚的国王在被教皇拒绝后,直接撇开了教皇,自己成立英国国教,自己任命教皇,这才离婚成功。这位国王叫亨利八世,他有两个著名的女儿,一个叫血腥玛丽,一个叫伊丽莎白。


但是,无语归无语,亨利的确没话说,自己结婚的时候可是在教堂里向上帝宣过誓的,那离婚的话自然也得在上帝那里被批准还行。

可是在当时普通人是不能直接和上帝交流的,只有通过教会来联络到上帝。

亨利非常无奈,去问教会,“你们真的把我的离婚申请交上去了吗?上帝怎么说啊?”

教会回答:“交上去了,上帝说没批准”

其实最后到底交没交上去了,上帝究竟怎么说的,谁也没有办法去核实。

这其实也就是当时很多社会问题的缩影,很多事情都的通过上帝来办,但是教会垄断了和上帝的交流权和对圣经的解释权(圣经是用已经在民间失传的拉丁文写的,普通人看不懂)。于是就是教会一张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获得了非常大的权力。


但是亨利悻悻的回家了,每天面对被着那位被包办的老婆,觉得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下去了,不行,还是得想办法离婚。

想来想去,还真的想出了一个办法。办法似乎很简单,既然这个教会说不行,那就找一个听我话的教会,让他们真正的把我的申请递上去,然后就能批准了。

于是亨利开始把手伸向了教会,开始任命自己的人掌控试图当地教会。


这一下却不小心捅了马蜂窝了,教会是上帝在人类开的办事处,通过多重质量认证且别无分店。教皇正是通过了控制各个教会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权力,现在居然有人想控制教会的任免,那今后教皇岂不是被架空了。

于是,亨利和教皇的矛盾开始升级,教皇对亨利发出了强烈警告,希望亨利同志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不要在背叛上(教)帝(皇)的路上越走越远。

接到教皇的命令,亨利同志想起了自己6岁的时候被当地主教绑架的经历,于是坚决的在和教皇对着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皇自然不甘示弱,好不容易老国王死了,他必须把主教的控制权牢牢的控制在手里。于是教皇出手了。


亨利VS教皇,这场比赛事关双方的生死,战斗必然非常激烈,第一回合开始!

教皇抢先出手了,第一招就是大招--降龙十八掌之开除教籍!

亨利身受重伤。

比赛结束!


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各个诸侯耳朵里,诸侯们开了个碰头会,然后给亨利写了一封信。

亨利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了信,顿时如五雷轰顶。诸侯们向国王表示,虽然我们当年宣了誓,但也无法接受一个异教徒当上自己的国王,如果国王不能在1年内让教皇收回成命,那他就不再是国王了。

看起来亨利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了,怎么样才能让教皇大人收回成命呢?

亨利苦思冥想了很久,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认怂。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年年底,亨利带着人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去到罗马认怂。

但是到了罗马却没有见到教皇,不是因为教皇故意不给亨利认怂的机会,而是教皇听到亨利来了的消息,以为亨利是带兵前来攻打自己,于是也果断认怂,跑了。


亨利一看不行啊,本来是我来认怂的,你真心,居然认怂得比我还快,这算什么事啊。经过多方面打听,终于打听到了教皇就躲在侄女的城堡里,于是亲自前往城堡求见教皇。

教皇听说亨利原来是来认怂的,没带兵来,又演武扬威了起来。说,那就让那国王先在门外面等着吧。

于是就出现了本章开头的情景,可怜的国王就只能顶着严寒站在门外瑟瑟发抖。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莎悔罪”事件,因为当时教皇所住在的城堡而得名,很多年多去了,卡诺莎早已毁于战火。但是我们今天看到这座城堡,依然不难想象当时那个跪门外求饶的国王。

当然,亨利也并不是真的站在门口站了3天,要不然早见上帝去了。其实那3天,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堡外面的小房子度过。(真机智)

不过“王国在城堡门口的大雪中没穿鞋下跪被冻成雪人,还转体三周半并连翻100个跟斗表示忏悔”的说法还是传了出去。(中世纪功劳最大的水军)


现在压力来到了教皇那一边,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如果一个人真心表示忏悔,就应该得到原谅。

第三天,教皇终于接见了亨利,表示接受他的忏悔。并让亨利亲吻了他脚尖的十字架。

既然你愿意认怂,这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错了,我认怂,这事情却没完。这次忏悔并不是事情的终点,相反,这是复仇的起点。

经过了这件事情过后,亨利意识到了敌人的强大和自己的弱小。他决定卧薪尝胆,耐心的等待敌人犯下错误。

那位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是那位当时在宣誓效忠时就不情不愿的鲁道夫,他认为亨利的威望已经跌到了低谷,在也没有人会为亨利效忠了,于是组织了一次选举,让大家选自己当国王。

亨利返回国内后举起了平叛的大旗,既然自己已经恢复了教籍,那国王就轮不到鲁道夫来当,于是他组织起了了效忠他的诸侯,也组成了联军,开始后鲁道夫战斗。


教皇听到消息,再次把亨利开除教籍。

不过这次已经没有人听他的人,你老哥倒是早点动手啊,都已经决定亨利,如果这个时候投降,当鲁道夫掌权后自己还有活路吗?不管了,教皇说什么就当没听见吧。

拖延症害死人啊。

战斗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年后,双方主力展开了决战。

这场战斗由双方头领亲自率领,亨利VS鲁道夫,鲁道夫的兵力比多亨利的多,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连国王和鲁道夫都不得不亲自参与战斗。就在鲁道夫即将占据优势的时候,一小股勇敢的部队在乱战中冲了过去,先是一刀斩断了鲁道夫的手,然后用长矛了解了鲁道夫的性命。

鲁道夫,这个盘算了一辈子要当国王的枭雄,最后却以这样颇为意外的方式最终功败垂成。

亨利获得了胜利。


亨利自然不会放过当年那个让自己几乎万劫不复的人,乘胜挥师南下,占领了罗马,并册立了一位新的教皇。

在罗马,他接受了新教皇的册封典礼,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时的他虽然已经30岁了,但终于没有辜负自己老爹的殷切希望,要是老亨利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安慰的笑出声吧。


结局:

老教皇被赶出了罗马,在一个修道院里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而亨利费劲了周折后,却决定不离婚了,与妻子共同的生活了下去。(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觉得这决定滑稽,反而很理解他,他恨的不是妻子,而是强迫他的人)

但乱世依然没有结束,在亨利晚年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他的王位起兵造反,亨利还来不及平叛就死去了。

这种事情在中世纪从未间断,诸侯、国王、教会之间的不断纷争构成了整个中世纪的乱象。


终于,有人厌倦了不休的彼此争斗,他们开始把眼光投向遥远的东方,在亨利死前的9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在教皇的倡导下。第一只部队举着十字架上了去往东方的船。

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第三章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