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少陵七律众家集评『 3 』

 泮溪别馆 2017-11-07

  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縱飲久判人共棄,嬾朝真與世相違。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曲江對(一作值)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題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常陰陰。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迴違寸心。衮職曾無一字補,許身媿比雙南金。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近侍即今難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丈人文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爲面別情見於詩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後常稱老畫師。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題鄭縣亭子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雲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巢邊野雀羣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曲江對酒

  引用典故:拂衣水晶宮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春①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②,黃鳥時③兼白鳥飛。縱飲久判人共棄,嬾朝真與世相違。吏④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按:① 一作宮 ② 一作欲共梨花語 ③ 一作仍 ④ 一作含

  集评:

  《漫叟诗话》: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李商老云:“尝见徐师川说:一士大夫家,有老杜墨迹,其初云:'桃花欲共杨花语、,自以淡墨改三字,乃知古人不厌改也,不然,何以有日锻月炼之语?”

  《瀛奎律髓》:

  三、四,诗家一格,出于偶然。徐师川诗无变化,篇篇犯此。少陵为谏官而纵饮懒朝如此,殆以道不行也。

  《唐诗品汇》:

  刘云:四句亦自恣肆(“苑外江头”叫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蔡梦弼曰:“扬”自对“桃”、自对“黄”、谓之“自对格”。周敬曰:次联语入漫兴,而含意深,尾句气饱。黄家鼎曰:磊磊落落”、自成一调。小纵绳墨而首尾圆活,生意自然,是能倾倒。律诗不受律缚。周珽曰:对酒幽怀,排遣在“久判”、“真与”四字;由识得透,故放得下,通篇机神淋快。

  《杜诗详注》:

  《丹铅录》:梅圣俞“南陇鸟过北陇叫,高田水入低田流”,黄山谷“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来”,李若水“近村得雨远村同,上川波流下川通”,其句法皆自杜来。

  《唐诗选评》:

  首句即末句,只是一意。如春云萦回,人漫疑其首尾。

  《唐宋诗醇》:

  颔联写一时偶然之景,遂为后贤粉本。

  《杜诗镜铨》:

  观数诗,公在谏垣必有不得其志者,所以不久即出。张上若云:此与《曲江》二首,流便真率,已开《长庆集》一派,但其中仍有变化曲折,视元白务取平易者不冋耳,苑外、江头合写,亦是霏微之景(“桃花细逐”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三、四作态耳,仍是婉隽之笔,五、六质语,亦用婉笔,不失雅韵。初年去王、岑不远,居然可见。评:三、四是各自为对法,五、六质而能婉,迥异宋人。结即承此说下意。

  曲江對(一作值)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①芳。林花著雨燕脂落②,水荇牽風翠帶長。龍武新軍深③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何時詔④此金錢會,暫⑥醉佳人錦瑟旁⑤。

  按:① 一作天

  ② 一作濕

  ③ 一作經

  ④ 一作重

  ⑤ 錢謙益曰:“此亦懷上皇南內之詩也。玄宗用萬騎軍以平韋氏,改爲龍武軍,親近宿衛,於興慶宮南樓,每置酒眺望,必由夾城以達曲江芙榮苑。今深居南內,昔日之駐輦遊幸,皆不可得,金錢之會,亦無復開元之盛矣。”

  ⑥ 一作爛

  集评:

  《苕溪渔隐丛话》:

  《塵史》曰:杜审言,子美之祖也。则天时,以诗擅名,与宋之问唱和。其诗有“绾雾青条弱,牵风紫蔓长”……若子美“林花着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虽不袭其意,而语句、体格、脉络,盖可谓入宗而取法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陈彝曰:三、四,杜诗中娇艳者。结说“暂醉”,见此老宿情之薄。周珽曰:深情婉韵,娓娓缱绻,令人可思。

  《唐诗评选》:

  托意自静,故肓人多所附会。

  《杜诗说》:

  一“静”字,见出风景寂寥。然景则寂寥,诗语偏极浓艳。

  《杜诗详注》:

  王彦辅曰: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蜓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卬,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

  《唐宋诗醇》:

  离乱初复,追思极盛,悄然悲慨,无限深情。后四句一气滚出,仍望有承平之乐,语偏浓至,气自空苍,此中晚所望而不及者也。

  《读杜心解》:

  是诗不与诸篇一例,神远思深,忆上皇也。对“雨”则景益寂寥,故回首繁华,不堪俯仰,只一“静”字笼通首。

  《杜诗镜铨》:

  全祖望云:肃宗惑于悍妇,承欢缺如,诗有感于此,而含毫渺然,真温柔敦厚之遗。以丽句写其哀思,尤玉溪所心摹手追者。金钗歌舞,旧地宛然(“林花著雨”四句下)。结语无限低徊。

  《网师园唐诗笺》:

  “江亭”句;雨景如画。“龙武”句写南内凄凉,深情无限。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題注:賈至,洛陽人,與父曾俱爲中書舍人。

  引用典故:鳳毛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①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欲知世掌絲綸美②,池上於④今有③鳳毛。

  按:① 一作天 ② 原注:舍人先世嘗掌絲綸 ③ 一作得 ④ 一作如

  集评:

  《东坡志林》:

  七言之伟丽者,杜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焉。

  《文昌杂录》:

  礼部王员外因言和诗最为难,唯唐贤尤工于此。……三篇(按指贾至《早朝大明宮》及王维、杜甫和诗)皆用凤池事,唯丄部尤出于二公,昨建三省待漏院,书此诗为屏风焉。

  《诫斋诗话》: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倡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椎重大。

  《瀛奎律髓》:

  四人早朝之作,俱伟丽可喜。不但东坡所赏子美“龙蛇”、“燕雀”一联也。然京师喋血之后,疮痍未复,四人虽夸美朝仪,不已泰乎!

  《唐诗品汇》:

  刘云:壮丽自是,若非“微”字清洒,不免痴肥矣。漫发此议。(“宫殿风微”句下)。

  《诗薮》:

  《早朝》四诗,妙绝今古……工部诗全首轻扬,较他篇沉著浑雄,如出二手。

  《杜诗说》:

  王元美嫌此诗后半意竭,不知自作诗,与和人诗,体固不同。唐贤和诗,必见出和意。王、岑二首,结并归美于贾;少陵后半,特令注之,此正公律格深老处,可反以此为病哉?且王结美掌纶,岑结美倡咏,惟杜兼收之,又显其世职,写意周到,更非二子所及,合观四作,贾首倡,殊平平。三和俱有夺席之意。就三诗论之,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结语用事,天然凑泊,故当推为擅场。

  《唐诗镜》:

  “九重春色醉仙桃”,此一语意,诸家少及。三、四意气高远,景见言外。“诗成珠玉在挥毫”一语三折笔,气格最老。“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景色融和,“宫”字肃穆于此照出,非为“旌旗”、“燕雀”咏也。结语“欲知”、“于今”一转折间,便觉语气深厚。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启陞曰:次句用事牵合,所取一结妥耳。吴山民曰:“燕雀高”三字,以实对虚。五、六颇拙,结是赠答佳句。

  《姜斋诗话》:

  情、景名为一,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

  《瀛奎律髓汇评》:

  冯班:颔联壮气,直掩王、岑。此首当居第二。何义门:前四句将早朝打叠,后半详叙和贾,较之王、岑,绰有馀裕,此笔力之高。他人佴切舍人,此更切贾。纪昀:西河诋此诗太甚,然要非杜之佳处。无名氏(甲):老健独出。许印芳:西河才高学博,不愧名家。而好诋毁前贤,朱子一代大懦,且遭其齮龁,况子美哉!此诗东坡极赏“旌旗”一联,称为伟丽,而晓岚不取,亦因西河之说有以中之耳。无名氏(乙):或谓此诗脱尽窠臼,为公用意处,未免好奇之病。众不谓然。或问予,予曰:吾从众。

  《杜诗详注》:

  前人评此诗,谓其起语高华,三壮丽,四悠扬,无可议矣。颇嫌五、六气弱而语俗,得结尾振救,便觉全体生动也。顾注:贾诗言“凤池”,公即用“凤毛”,贴贾氏父子,不可移赠他人,结语独胜。

  《兰丛诗话》:

  偶宿春暖花开,思及宋子京得名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亦佳;但词则可用,字太尖。若诗,如老杜“九重春色醉仙桃”,略迹而会神,又追琢,又混成。“醉仙桃”不可解,亦正不必求解。施诸廊庙之诗,尤宜平易。如《早朝大明宫》,杜之“九重春色醉仙桃”,仙语也,却不如贾至、王维之稳。

  《杜诗镜铨》:

  声采壮丽,妙复生动(“旌旗日暖”二句下)。

  《唐诗合选详解》:

  李元生曰:此作律法工整,用意甚高,从题前“五夜”入手,用“醉仙桃”衬朝仪,“日暖”、“风微”,赞气象,“炉烟”拟笼幸,“珠玉”比才华。“世掌”作结,写来出色入妙。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评:陈德公谓此诗或以熟见不鲜。其实三、四旺丽生动,殆胜王、岑。……结切实,末句使事巧合,尤胜诸家。

  以下資料來源未詳:

  (1)贾舍人:贾至。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2)五夜:天之将晓。箭:漏箭。计时的工具。(3)九重:皇帝居住之地,(4)龙蛇:旌旗上的图象。(5)世长丝纶:世代掌握皇帝的诏书。贾至及其父皆担任过中书舍人,掌管拟诏敕,故称“世掌”。(6)凤毛:喻人有文采,不弱其父。

  題省中院壁

  題注:一本無院字。

  引用典故:衮職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霤①常陰陰。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腐儒衰晚謬通籍,退食遲迴違寸心。衮職曾無一字補,許身媿比雙南金。

  按:① 一作雪

  集评:

  《石林诗话》:

  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存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涵盖乾坤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春青深”为随波逐浪句。

  《瀛奎律髓》:

  此篇八句俱拗,而律吕铿锵。试以微吟,或以长歌;其实文从字顺也。以下吴体皆然。“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此等句法惟老杜多,亦惟山谷、后山多,而简斋亦然。乃知“江西诗派”非江西,实皆学老杜耳。……皆两句中各自为对,或以壮丽,或以沉郁,或以劲健,或以闲雅。

  《唐诗镜》:

  三、四笔老而高,且清映绝色,是金马玉堂人语。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次联老健有情,此非“旌旗日暖”“宫殿风微”两句比。虞集曰:唐宫中种花柳,故有次联之景,两句富丽混成。晏元献曰:乐天“笙歌归院落,灯火齐楼台”,善言富贵者,然不如子美“落花”“游丝”二语。胡应麟曰:次联浓丽隽永、顿自不侔。至“香飘合殿”十四字,天然富贵。

  《唐诗评选》:

  亦自谢跳来。

  《杜臆》:

  “落花”一联,写省院中景象,可想见于笔墨之外,与“旌旗日暖”一联,各有其妙。

  《义门读书记》:

  腹联的是禁署。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其以句中各自对为法,总非诗之妙处。冯班:老杜偶为之耳。黄、陈偏学此等处,而此老遂谓格高,冤哉!查慎行:三、四“静”字,“深”字,起妙亲切。刘须溪以此联为“笼罩乾坤”句。纪昀:“吴体”与拗法不同。其決在每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转。故虽拗而音节仍谐。以此种句法为学老杜,杜果以此种为宗旨乎?又云:三、四天然深妙。

  《杜诗详注》:

  张綖注:“白日静”,慨素餐也;“青春深”,惜时迈也。二句景中有情,故下接云:“谬通籍”、“违寸心”。杜公夔州七律,有间用拗体者,王右仲谓皆失意遣怀之作,今观《题壁》一章,亦用此体,在将去谏院之前,知王说良是。王世懋云:七律之有拗体,即《诗》中之变《风》变《雅》也,说正相合。

  《读杜心解》:

  “常阴阴”,从“梧十寻”见出。“静”字、“深”字,都从“常阴阴”见出。生意、乐意、恬适意,毫端流露;而省院之清邃,悠然可想也。

  《杜诗镜铨》:

  杜好作拗体七律,自觉意致悠然。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引用典故:傍青門

  雀啄江頭黃①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自知白髮非春事,且盡芳尊戀物華。近侍即今難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丈人文②力猶強健,豈傍青門學種瓜。

  按:① 一作楊 ② 一作才

  集评:

  《瀛奎律髓》:

  此诗中四句不言景,皆止言乎情。后山得其法,故多瘦健者,此也。

  《唐诗镜》:

  佳在谈笑而成,第六句畅情极倒,结有隐隐自处意在。

  《杜诗说》:

  一气转下,势若连环,格法甚别(“自知白发”句下)。

  《杜臆》:

  “雀啄柳花”,已奇,而“黄柳花”,更异;首二句正物华之可恋者也。……此诗起最有力,若他人必用为实联矣;一气转下,势若连环,妙甚。

  《唐诗评选》:

  《曲江》五律,兴致酣适,非此则杜无天分矣。

  《义门读书记》:

  与《九日蓝田》诗意同,而彼作首联更有力。

  《瀛奎律髓汇评》:

  冯班:“两情两景”,乃蒙训法耳,大家老手,岂可拘此?纪昀:一气旋转,清而不薄、此种最难学。晚唐诗但知点缀景物,故宋人矫之,以本色为工;然此非有真气力,则才薄者浅弱,才大者粗野,初学易成油滑,老手亦致颓唐,不可不慎也。

  《杜诗镜铨》:

  邵云:亦是写景耳,作起语妙绝;若写入中联,便觉平平(“雀啄江头”二句),黄白山云:一气转下,势若连环,格法其別(“自知白发”二句下)。

  《昭昧詹言》:

  起二句先写景,分外清新。三、四,入情,用笔盘旋曲注,与《九日崔氏庄》同。五、六,平叙。结句拓转作收。是时公官拾遗,却有去官之志,故五、六云然。郑盖亦有归隐语,故收句勉之。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爲面別情見於詩

  引用典故:樗散

  鄭公樗散鬢成①絲,酒後常稱老畫師。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蒼惶②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③盡交期。

  按:① 一作如 ② 一作伶俜 ③ 一作下

  集评:

  《瀛奎律髓》:

  老杜度其终无量移之命,故诗云云。

  《唐诗评选》:

  云“樗散”、云“酒”、云“老”、云“画师”,乃先生之微词。“中兴时”三字有代之悔意。所以贵有诗者,以此。后半走笔以极悲态,杜有“剑外忽传收蓟北”诸篇,大要此一法门,声容酷肖,哀乐取佞口耳。《大雅》之衰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一气盘旋,清而不弱,非具大神力不能。然此只是诗家一体,陈后山始专以此见长。而“江西诗派”源出老杜之说亦从此而兴,杜实不以此为宗旨也。冯班:首四句微妙。许印芳:此章虽与前二诗(按指《题郑十八著作主人》等)同是一气,而较有沉郁顿挫之致。盖题本沈痛,诗亦随之而变也。

  《杜诗详注》:

  《杜臆》:首记其状,次记其言。两句已为虚撰一个影。卢世㴶曰:虔之贬,既伤其垂老陷贼,又阙于临行面别,故篇中傍徨特至。如中二联,清空一气,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诗至此直可使暑日霜飞,午时鬼泣,在七言律中尤难。末经作永诀之词,诗到真处,不嫌其直,不妨于尽也。

  《唐诗别裁》:

  屈曲赴题,清空一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是一格。

  《读杜心解》:

  诗从肺腑中流出,四联两飘洒,两沈痛,相间成章。……三、四,还题中临老贬台,妙着“中兴时”三字,人沐更新雨露,郑偏自外栽培也。

  《杜诗镜铨》:

  起便肮脏(“郑公樗散”句下)。张云:虔之受知,特因善画。第二句正是牢骚,正是“樗散”。想见当日情事(“仓皇已就”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三、四沈炼工敬,最有工力。五、六叙眼前情绪,老苍历落,觉见生峭,不沦率弱。一结白话耳,然是尽情放笔,无限淋漓,文进乎情,诗家至处也。

  《昭昧詹言》:

  此是白描如话,清空一气,不著气象,不用典故一格。而风流骀荡,真意弥满,沈痛不忍读;而衔接承递一串,不伤直率,以笔笔顿挫也。顿挫者:句断,不将两句合一意,使中相连,中无罅隙,含蓄成叶子金。如杜此诗,虽似文体,一气而沈重,成锭子金也。收亦出场换意,清空如话之体,东坡所本,然沈著不及矣。

  《唐宋诗举要》:

  吴星叟曰:一片血汨,更不辨是诗是情。此等真境,非至性者,即文采陆离,不能造也。

  《唐诗选》:

  绝不着色,字字至情。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沈痛以气胜。

  題鄭縣亭子

  題注:鄭縣游春亭在西溪上,一名西溪亭。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興新。雲斷岳蓮臨大路①,天晴③宮②柳暗長春。巢邊野雀④羣欺燕,花底山蜂遠趁人。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按:① 一作道 ② 一作官 ③ 一作清 ④ 一作鵲

  集评:

  《杜诗说》:

  上半,登亭发兴,乃叙景;下半,临去伤神,乃感怀。三、四承上,五、六起下。“郑县亭子”,入律颇拗,得次句,方见生动。中四言景,先远后近,先赋后比。“云断”“天晴”,二字一读。“雀欺”“蜂趁”,喻众谤交侵,而一身孤立,故自伤幽独耳。

  《唐诗归》:

  钟云:亮(“天晴宫柳”句下)。钟云:结得深细,七言律更难(末二句下)。

  《杜臆》:

  “野雀”、“游蜂”一联,乃《诗》之比,正发“移官岂至尊”之旨。

  《义门读书记》:

  点题字,別转一层凭高,愈收得足(“更欲题诗”二句下)。

  《唐诗成法》:

  即自发兴起,中四景,有比兴。结“伤神”,应“发兴”。律中能比兴兼陈,固是,上乘。三、四雄浑壮丽,又含意无限。忽而“发兴”,忽而“伤神”,公之出为功曹,所谓“移官岂至尊”耶?

  《杜诗镜铨》:

  张云:二句跟“凭高”来,一明一暗,景各入妙(“郑县亭子”二句下)。远景承上(“云断岳莲”句下)。近景起下(“巢边野雀”句下)。),如画(“花底山蜂”句下)。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

  微信联系:yfzfxsh

  乐府之妃豨谁和

  1 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台半倒落;2 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