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丨大观园里话佳节

 红瓦屋图书馆 2017-11-07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礼仪有很多描述,古时候的中秋隆重而热闹。跟着《红楼梦》,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过中秋的礼节和风俗吧。


一、礼数

宁国府要在中秋送礼给贾母,“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预备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特意请了一个新的饽饽厨师,做了月饼,上面印有花纹,皮酥馅香,老太太甚是满意。



二、规矩

中秋当天清早先要到祖先的祠堂行礼,“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到晚上月亮爬上来了,就要由家中最长的女性带领全家上香拜月,“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毡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三、讲究

贾府老少团聚,贾政都是从海南出差回来的。座位排序也是很讲究的,有隔扇将凸碧山庄的大露台分做两半,老太太所在圆桌,她定是正对明月,左边为爱子,右边为爱孙。节日主题就是“圆”字,月饼是圆的,如书中所述“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



四、娱乐

只是团坐倒也无趣,大家一起玩才热闹。贾母“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赏月席间,又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不多时,“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五、深夜不眠

《红楼梦》中的贾母年事已高,却也兴致浓厚,赏月饮酒之后,有的要回府歇息,有的则困倦了,贾母却仍留在凸碧山庄接着和尤氏对饮,已经到四更天(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两三点),才在王夫人劝说下散了筵席回去休息。

另有古书也记载:“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可见普通百姓整夜里都是以玩乐为主,要晚到凌晨四五点。所以现在的商家也和那时候的店家一样要在中秋“扎绸挂彩”,并且营业到很晚,看来是千年的传统使然。



古代中秋风俗



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宋代达到了巅峰。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


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变化。



熬夜+偷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至于偷菜,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


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