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泡洗不能随便泡,听听中医医生的建议│附验案举例

 茂林之家 2017-11-08



中药泡洗

提到中药泡洗,很多人第一感觉是——不就是用些中草药煮水,泡泡脚,泡泡腿嘛?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比如说配什么药,泡什么部位,什么人能泡,什么情况下不能泡等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业的中医科医生的建议。


中药泡洗技术是指借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起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杀虫消毒等作用。本法不仅适用于痈、疮、肿毒、癣、痔、烫伤、外伤、骨伤等局部疾病,也可用于发热、失眠、便秘、中风、关节炎、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患。



中药泡洗的历史

中药泡洗的历史悠久,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说。文中描述古人用汤液浸渍取汗,使外邪从汗中而出。这是药浴的较早记载。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外治技术也在逐渐兴起。到了清代,吴师机著的《理瀹骈文》成为了中医第一本外治法专书。该书从理论上对外治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等诸多中医外治法的理论,这些论述为泡洗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本操作方法


全身泡洗技术

全身泡洗技术是用较多的中草药煎汤制成水剂,然后将其注入浴缸、浴桶或专用器械中,待药液降温后,用来泡澡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洗浴范围大,浸泡时间长(1次浸泡可达30~40分钟),对感冒、风湿、丹毒、湿疹、疥疮等内科、皮肤科疾病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局部泡洗技术

局部泡洗技术是指用药液浸洗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多为患部),以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疾患的目的。这种方法洗浴时间长,药液直接浸于体表,可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有足够的时间进入体内,以便发挥治疗作用,是临床中最常用的、疗效最确切、治疗范围最广的药浴技术之一。


半身泡洗技术

介于二者之间。


特别提示

不可久坐水中恣意泡洗,以免冬天着凉,夏天受热。



禁忌证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均忌用全身泡洗。


2.危重外科疾病、患处有伤口、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严重骨性病变(如骨结核等),忌用泡洗。


3.饱食、饥饿、酗酒后,以及过度疲劳时,饭前饭后半小时内,均不宜泡洗。以足浴为例,由于泡洗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饭前足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4.妊娠期的妇女禁止施用本法,因为血液的再分配有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甚至流产。


注意事项


1.泡洗时,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


2. 中药泡洗时应注意浸泡温度,药液温度一般以38~42℃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以防烫伤。另外患者中药泡洗应微微出汗,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患者虚脱,即所谓的“气随汗脱”。


3.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受寒,以防外邪内侵而致病。


4.泡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注意患者神志、面色、汗出等情况,如果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异常症状,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


5.中药泡洗操作过程中,患者在30分钟内应饮用温开水或茶水300~500亳升,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患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患者饮水不宜超过150亳升。小孩及老年人酌减。


6.妇女月经期间慎用活血通经类中药泡洗方,以防止血液循环加快,导致月经失调。


7.有出血性疾病、败血症及严重血栓患者慎用。



验案举例之一

患者,男,67岁,退休职工。初诊日期:2017年3月。


主诉  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障碍1个月余。


现病史  患者1个月前长走后逐渐出现行走时右膝关节疼痛,劳累后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受限。右膝关节怕冷。


专科检查  双膝关节可闻及摩擦音,以右侧为重。右侧膝眼处饱隆肿胀,皮温不高。


辅助检查  血沉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类风湿因子检查未见异常;关节液为非炎性。膝关节X线侧位片示:右侧膝关节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粗糙,胫股关节面模糊,髌股关节面变窄,髌骨边缘骨质增生及髌韧带钙化。


诊断  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则治法  活血化淤,疏经通络。


组方  川芎15 g、川椒15 g、鸡血藤20 g、络石藤20 g、木瓜15 g、路路通15 g、海桐皮15 g、秦艽15 g、伸筋草20 g、透骨草20 g。


操作方法  患者自行回家中泡洗。具体操作是将中药水煎去渣取液1升左右,再加清水2升左右,倒入深度约为60~80 cm的药浴袋内,双小腿伸入袋内后,一起放入装满40℃左右温水的泡洗桶内,袋内药液浸润至足三里附近,每次泡洗30分钟左右,1天1~2次 ,每次间隔3~7小时,1份药液可用3天。1周为1个疗程。注意每次泡洗宜加入少量酒(100 ml左右)或醋( 50 ml)。


治疗  上述方法使用1周后复查,右膝关节怕冷、肿胀症状消失,仍有无力感,上方去川椒、木瓜,加杜仲15 g,续断15 g。1周后诸症缓解。

验案举例之二


患者,女,38岁,公司职员。初诊日期:2017年3月。


主诉  头晕2年,加重1周。


现病史  患者2年前无诱因头晕,无头痛及肢体瘫痪,测血压155/90 mmHg,间断服用利血平降压,血压控制不详(不常测血压)。近1月改为口服依那普利10 mg/d,仍有头晕,同时自觉乏力,为进一步治疗来诊。患者无胸痛、发热、活动时气短,无呕吐及腹泻。


查体  体温36.6℃,脉搏74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60/95 mmHg(左)160/95 mmHg(右),患者神清,自主体位,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3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查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治则治法  平肝息风,活血通络。


组方  野蒺藜20 g、夏枯草10 g、生大黄10 g、赤芍10 g、丹参10 g、玄参10 g、苦参15 g、生栀子15 g、罗布麻叶15 g。


操作方法  同上法。


治疗  患者在降压药使用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泡洗法治疗,3天后头晕的症状消失,1周后血压平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