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回路转专栏|双路途指导下的颅内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

 老赵0717 2017-11-08

前言

双路途技术在脑血管出血性疾病神经介入治疗中已广泛应用,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应用较少,本期主要回顾几例在双路途指导下完成的颅内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由于篇幅限制病史部分简要介绍),了解双路途技术在颅内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丰富和积累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的技术手段,提高开通率和技术安全性。

病例一

男性,54岁,“右侧肢体无力2年,加重伴发作性言语不利、思睡2个月” 

术前MR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多发脑梗死,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灌注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半球低灌注表现

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前交通及软脑膜动脉部分代偿,灌注延迟表现,提示代偿欠佳 

行左侧颈内动脉末端血管内开通治疗,双侧股动脉穿刺,双侧颈内动脉置管,双侧路途指导下,微导丝、微导管通过左侧颈内动脉闭塞段,微导丝头端置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远端,双侧路途指导下定位球囊扩张,置入Winspan 3.5-15支架,支架置入术后,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开通效果良好,闭塞局部轻度残余狭窄

术后3个月,复查多模式CT(CTA+灌注CT)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开通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再狭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未再发作,认知功能较前明显改善

病例二

女性,46岁,“头晕、复视3个月,进行性加重伴左肢活动不利、构音障碍3天入院” 

术前头MRI平扫示:脑干亚急性梗塞;头CTA及DSA示:基底动脉闭塞

前循环DSA提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可见基底动脉尖端显影,但基底动脉中远端未见代偿显影;左侧胚胎性大脑后动脉

术中:左侧椎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双路途指引下,微导丝、微导管通过基底动脉闭塞部位,微导丝头端置于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双路途指引下定位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

术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开通效果良好,可见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

病例三

男性,53岁,“头晕、饮水呛咳1个月,进行性加重伴左肢无力、走路不稳2天入院” 

术前头MRI平扫示:左侧小脑、延髓、丘脑多发亚急性梗塞;CT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纤细伴局部狭窄

DSA显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纤细伴局部狭窄

术前前循环造影显示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双侧后交通动脉发育纤细,后循环代偿欠佳

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术中双侧椎动脉路途指引下,微导丝、微导管通过闭塞部位,微导丝头端置于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双路途指引下定位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

术后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开通效果良好,可见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

编者语

双路途技术在颅内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中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选择性应用:1、Wills环近端大血管闭塞,经对侧或前后循环血管造影可见wills环远端侧支代偿,但前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代偿不足,症状性闭塞且血流动力学评估明确具有开通价值;2、优势侧颅内椎动脉闭塞,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经对侧椎动脉造影可见远端基底动脉显影,后循环反复或进展性卒中表现;3、经对侧或前(后)循环潜在侧支吻合代偿通路可使闭塞远端血管床显影且代偿不足。


双路途指导下行颅内非急性闭塞的血管内开通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对侧或前后循环路途指导下可使闭塞远端血管床着陆点显影,开通治疗过程中为微导丝和微导管通过闭塞段提供远端着陆点路径指向和导航,便于微导丝闭塞段远端操作至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力的远端距离,减少导丝误入穿支、分支、内膜下或血管外风险;2、大体明确闭塞段的长度,为导丝通过后球囊扩张提供定位标志,避免球囊盲目、长阶段、多次扩张造成的血管壁或分支血管继发损伤;3、球囊扩张后,前向血流仍较差的情况下,便于支架的的准确定位和支架长度的选择,减少多支架无效、重叠置入的技术风险以及对闭塞段远端重要侧支通路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闭塞段内隐性分支或穿支闭塞的风险;4、血管内开通治疗过程中可以随时经对侧或前(后)循环造影了解远端血管床栓塞或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终止血管内开通治疗,避免继续开通治疗造成更严重并发的发生。

 

“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开通治疗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经验仍待条理化和规范化,以上病例纯属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便于感兴趣或致力于此的同行参考后选择性借鉴,就个体病例随感而发,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