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企业转型:扎根实际 得思路者得天下

 昵称420pp 2017-11-08

        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谈到转型,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将方向瞄准互联网。张口腾讯、阿里,闭口华为、小米,谈到互联网转型,诸多企业家们又将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电商。但实际上,自BAT三足鼎立之后,能够在电商中创出名堂的传统企业屈指可数,而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电商转型成为互联网革命的殉道者。那么,这残酷的事实是不是意味着传统企业在局势未明朗之前不要去趟互联网这条大河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不可逆转的大数据时代,传统企业不但要趟互联网这条河,还要趟的义无反顾。但前提是扎根实际,思路明晰,得思路者得天下。

一、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有关信息的思路

谈互联网转型,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它不仅仅是独立营销网站。一些财大气粗的传统企业在推进互联网转型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个B2C独立网站再说。网站做了,钱砸了,后期却因管理模式、供应链条、服务流程等多种缺陷因素而宣告失败,万达的电商就是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其次,它不仅仅是BAT;一些中小型企业一说转型,立刻激动地开始“全网营销”,阿里巴巴、天猫、微信、微博、百度……商城入驻了一堆,各种搜索引擎开端口,效果却寥寥——很多企业线下能够做几亿乃至几十亿的销售额,线上却区区百万不到。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呢?简而言之,互联网是一种与信息相关的思路,它依托于人类对世界的理解与探索而存在:

马化腾: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促进信息沟通,使得信息交流和获取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张朝阳:互联网的本质——信息的加工聚合,最终实现公众对于事件无限接近真实的了解。
马云: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唯有分享才可能把资源都聚拢在一起,而唯有资源聚拢在一起,才可能降低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被碾成了一块扁平的大饼,而以往依靠信息不对称而构筑起来的产业链便会被彻底地打破。

马化腾理解的互联网本质是“信息沟通”,因此有了“QQ”、“微信”;张朝阳理解的互联网本质是“信息加工还原”,因此有了搜狐;马云理解的互联网本质是“分享”,因此有了阿里巴巴。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所创造的互联网产品与其对互联网的理解惊人一致、高度契合!无论是“信息沟通”、“信息加工还原”,还是“分享”,都是制定相应规则,在规则范围内将信息快捷、无偿地送达给有需要的人。人们在随心所欲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由、平等、开放、尊重,愉悦地创造价值,并形成用户黏性,自觉回报信息释放平台。可以说:你了解的互联网是怎样的,你的互联网就是怎样的。网站平台、电子商务只不过是互联网思维作用于人类思想的胜利成果。

二、传统企业转型如何确定“信息处理思路”

传统企业如果要互联网转型,必须要确定有关于“信息处理”的双向思路。一个企业要运转正常,需要两方面的信息处理:一是要接受外界的有利信息;二是要将自身的信息传达出去。这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我们所接受的外界信息是否有价值?二、我们释放的信息是否能对受众有价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需要寻找自身的信息接受与释放模式的问题。

首先是信息接受模式,这里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信息接受渠道。我们需要检查自身的信息接收渠道有哪些?这些渠道信息源所带来的价值比重如何?有哪些我们未曾铺到的渠道,这些渠道是否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带来价值?……通过对信息来源渠道抽丝剥茧的分析,去伪存真,去粗留精;二、信息处理方式。诺基亚手机的黯然退场启示我们:要想在互联网竞争中占得先机,必须顺应不断壮大的大众信息领导力,即通俗意义上的客户需求。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要分析:决策层在处理信息时,是否充分考虑到大众对信息的选择权与领导力,提炼出来的是自认为的精华,还是大众认为的精华?诺基亚无视大众意志,在触屏时代坚持按键、安卓时代坚持塞班,最终黯然离场。我们应当反思自己是否也犯了精英主义的矫情毛病?

其次是信息释放模式。同样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我们是否已找到了受众能接触到的所有渠道?还有哪些为对手带来更多消费群体而未被自己利用的渠道?二、我们现有信息释放渠道中所能到达的群体是否都是有效受众?有效受众与无效受众的比例是多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自问自答甄选有效信息释放渠道。当信息接收模式与信息释放模式都达到发挥最用的最佳状态时,企业便拥有了信息处理的正确思路。

三、传统企业转型要树立相互联系的思路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不仅是有关信息的思路,还是有关思维的思路。抛开人们对互联网形形色色的解读,回归互联网本身的意义——“交互”、“联系”、“网络”。有关互联网思维的思路,此六字当可蔽之。运用至传统企业的转型中,则是一种联纵纵横的全局思路。 

首先是战略眼光的互联网化。企业不再执着于点的深耕,而是站在更高远的角度期冀构建一个共进共赢的服务网络。“干什么的不是干什么的,卖什么的不是卖什么的,赚什么的不是转什么的”,“挂羊头卖狗肉”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褒义词,不同产业通过某种方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迸发出千百万倍于一枝独秀的力量。

其次是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层层叠加的金字塔结构成为过去时,企业管理的扁平化成为趋势。信息传递更快速、更真实。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形成丝丝入扣的关系网。

再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互联网化。“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论调已然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以“自由、个性化、价值实现”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员工深刻意识到自己与企业之间的互联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统一,“你的事业”变成了“我们的事业”,被动成为主动,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

互联网转型,不仅是internet的工具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是从思维到结果的全方位变革。当有关“交互”、“联系”、“网络”的思维渗透在企业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经济基础便自然提升了。

四、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应以+互联网为基础

在市场具体操作层面上,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应以+互联网为基础。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逆袭传统行业,形成巨大的产业优势;而+互联网则是传统行业面对互联网行业巨大的冲击力时,做出的顺势反应。两者的存在都有其现实意义。

虽然互联网+逆袭成功往往迸发处难以估量的巨大力量。但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时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全然摒弃原有模式,挺进互联网+,就如不能让常年吃素的人突然一日三餐全吃肉一样。传统企业的基因与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基因是不同的,放弃自我,邯郸学步,很可能弄巧成拙,全盘皆输。

传统企业+互联网拥有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在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扎根在此基础上,将+互联网思维逐步渗透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上层建筑构建的方方面面。同时,合理引入互联网手段,打造多样化市场渠道,方式的量变与思维的质变交相呼应,最终达成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完美融合。

五、结语

互联网转型,是传统企业使其具备互联网能力的一种过程,传统企业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完成自身转型升级。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形势下传统企业的必经之途。进退有度,举止合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只有明确了互联网转型的本质,以正确的思路指导行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