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诗不过近人情

 唐大米 2017-11-09
四川经济日报 09-15 00:24

名心退尽道心生,如梦如仙句偶成。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清)张问陶《论诗绝句》

所有职业都终结在她手里!!
广告
图片

清代诗话极为发达,除了袁枚的“性灵说”,王渔洋的“神韵说”,还有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神韵说力主空疏,格调说推崇高华,肌理说强调学问,都没说到点子上。性灵说鼓吹真性情,说到点子上了,但群儒又节外生枝攻击袁枚“收女弟子”“著书致富”,降低了它的影响力。稍后的张问陶,以其创作实力令世人心折,他以“论诗绝句”的方式轻轻说出“好诗不过近人情”,却得到诗界的首肯,这是值得庆幸的。其实张问陶与袁枚同出一辙,都鼓吹真性情,不过张问陶拈出“人情”二字,更能获得人心。“近人情”就是合常情,不做作。从内容上看,张问陶强调诗人的阅历,“胸中成见尽消除,一气如云自卷舒。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饾饤古人书。”这是很中肯的。从语言上看,张问陶强调词语的浅近,“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功纯始自然。”这才是真诗人的功夫活。一句话,张问陶强调的是自然之美(天籁),自然才见真性情,证之以唐宋名作,莫不如此。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楚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十分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形象,是文学史上名篇。苏东坡却批评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这里,是李后主近人情,苏东坡不近人情。

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一个内心坚定却又善于言辞的节妇,是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练达女人。沈德潜却批评说:“赠珠者知其有夫而故近之,更亵于罗敷之使君也,犹感其意之缠绵耶?”“恐失节妇之旨,故不录。”这里,是张籍近人情,沈德潜不近人情。

上面说了,“好诗不过近人情”,就是强调自然,不光是感情要自然,语言也要自然。张问陶反对辞藻的堆垛(饾饤),反对规唐模宋,反对徒事机巧,提倡肺腑之声,自然吐露。在这方面,他的确做出很好的示范,姑以《忆洗马池南茅屋,作诗寄家人》二首为例。“赁得池南屋十间,三间小住七间闲。庭空借看邻家竹,墙短飞来绕县山。紫诰一箱留镇宅,红蕉两树为当关。老亲弱弟团圞坐,应怅中男不早还。”描写他的家,历历如绘,而亲情自现。“忍从中泽听哀鸿,世上宁教我辈穷?一县田如他姓子,全家人作信天翁。危帆贴浪风能起,瞎马临池路又通。此意至今还未解,岁寒且看早梅红。”回忆家事中道衰落,忽又转运,饱含幽默。尤其是用“一县田如他姓子,全家人作信天翁”来状穷,真是妙笔生花,而又贴切自然,若非大手笔,安能至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