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原谅与宽恕,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依依书吧 2017-11-09


▼点击下图查看【女子读书】11月份书单



这里是慈怀女子读书专栏。Miss慈陪你一周读完(也有音频可以听完)一本书的精华,一年免费读完48本书。


复制书名《活出全新的自己》,发送到后台,即可获得全书免费阅读哦。


活出全新的自己 03.mp3 来自慈怀女子 08:00 点击绿标,收听主播雅心朗读,轻松听完今日共读


亲爱的女子书友,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共读张德芬的《活出全新的自己》第三天。


昨天我们通过向东和幸雄的故事了解到生活中的不满与不快其实源自内心,而我们一直逃避的童年阴影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着我们成长。今天我们将继续直面童年阴影,学会宽恕父母,宽恕自己。



这个阶段主要是帮助大家疗愈过去的伤痛,而这些伤痛是怎么来的呢?


事实上,我们成年之后所遭遇到的种种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源自孩提时代的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信念。


这些价值判断和信念,会造成我们的偏差行为,而偏差行为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疏导,就会伴随著我们长大,成为一生行为的主要模式。 


曼谷坤儿说她六岁女儿已经开始叛逆了,跟她说什么都不听。每次出差之前,为了争取她的注意,她六岁女儿就会生病。


这是一个典型孩子偏差行为形成的过程。首先是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孩子会很受伤,进而感到气馁、沮丧。之后偏差行为就开始了——争取注意、权力斗争、报复、放弃……


因此,孩子之所以有偏差行为,是因为需求没有满足的缘故。所以,责任还是在我们大人身上。 而你现在面临的人生问题都是旧伤浮现的结果,它们都是来帮助你疗愈的。


我们很多家长都在寻求帮助,希望学到一些技巧,或是找到人来帮助他们的孩子‘改变’。殊不知,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




你跟真相较劲,输的永远是你。


就像幸雄的例子,他觉得父母没有以他想要的方式对待他,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他就成为受害者了。不原谅父母,对他的人生有什么好处?


他可以不必为人生负责。因为他的父母太糟糕了。所以好像他的失败不是他自己的错,好做一个一事无成、平庸的人,就是他对父母最大的报复。保有这种报复心理,可以让继续批判父母的错误,责怪他们。  


为了逃避自己的无价值感,幸雄藉由拯救者和迫害者的角色来帮助自己不去面对受害的痛苦。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脑筋总是走一条相同的路线?即使这条路让我们痛苦,我们还要坚持这条路是对的,从来没有考虑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走的可能性。


幸雄的父亲是错了,但幸雄却抱著他的错误遗憾终生。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在和一个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对抗。


有些父母就是不尽责任,难道我们就要为此一辈子带著怨怼活下去吗?这真是非常不理性。  


如果我们能与自己的负面感受安然共处——例如愿意接纳自己的无价值感或自己的脆弱无力——那么就会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可以更有效地去应对外在不喜欢的人事物,而不会被困在受害者牢笼之中了。




人的人生,其实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宽恕你的父母,同时也是在宽恕自己。


面对你的脆弱,这是从受害者牢笼走出来的唯一途径。


脆弱会让你有受伤、痛苦、恐惧、罪疚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会想要逃避它。但记住,这是你唯一的出路。


为了让大家看到你想要他们看到的你,你很辛苦地去操纵别人,用各种行为和成就来假扮自己,披上一层保护壳,不想让别人看到的你的脆弱。


这样的你会活得很累、很辛苦、很不真实。 


人际关系之间的冲突,绝大多数是因为双方都停留在这层防护层与对方沟通。如果大家愿意从脆弱面去沟通的话,就不会有紧张关系的局面了。


幸雄责怪他的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但他也并没有想过父亲在他能力范围内,已经做到最好了。    


一件事情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观点来看待,而且它们的真实性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始终执著一个观点,紧抓不放,然后让自己受苦呢?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看见自己有点偏执的信念,然后去放下它。


每当你产生痛苦的情绪时,你可以进行自我安抚的步骤。这个自我安抚可以帮助面对自己脆弱的情绪,然后整合它。那么如何进行自我安抚?我们明天继续。



✤✤✤


女子心语:


如果你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活出全新的自己》揭示了找回内心全新自我的三阶段:如何更好的关照自己的内心,如何去除各种幻想、烦恼、负面情绪。上面的分享的都是故事里的案例,内容是真的对我们有用。我们可以跟着书中的方法体验心灵的自在解脱,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愿我们都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