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刚大夫讲糖:不是胖糖,就别跟胖糖走,别再刻意减肥!

 陈刚大夫讲糖 2021-06-09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

因此,不要认为您是孤独的疼痛者,也不要认为,您在经历着最痛的痛。

风景是一种心情,而好心情常常是自己的发明...

----------------------------

“管住嘴,迈开腿”----已经成了糖友心中的“神来之语”。

于是,很多人开始计算着自己的每一种食物,餐后运动也成了一种“时髦”。

其实:“管住嘴+迈开腿”=“饮食+运动”管理的代名词。它提示糖友要关注自己的生活,饮食和运动是非常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饮食管理是管什么?运动管理又是什么?

这句话中,绝对没有说“要少吃或不吃”,也没有说“必须爬楼梯”。

饮食和运动,只是我们生活的以一部分。

饮食摄入能量,运动消耗能量。我们正常人的身体也是在这种“消消长长”中,从出生走向死亡。

纵观糖尿病的发病群体,2型是占80%以上份额的。能量摄入过多,运动相对不足,睡眠规律的改变,生活的快节奏与“浮躁”的“世界观”,已经成为糖尿病呈现“井喷”之势的重要根源

在这些所谓的“病因”之下,体重(肥胖或内脏脂肪增多)已经成为重要的客观指标。“糖尿病与肥胖”---早在11年前就成为“北大糖尿病论坛”的主题。

诚然,80%的2型糖尿病都是肥胖的。

肥胖糖友,经过科学的、有序的减肥(不是绝对的减重哦),胰岛素抵抗可以良好改善,很多新发糖友甚至可以进入“裸奔(不用降糖药物而血糖依然良好)”的好时光。

作为目前来说还是中国在国际糖尿病领域最大贡献的著名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已经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意义。

管住嘴,迈开腿------顺理成章地成了糖友的“金科玉律”。

但是,糖尿病人不都是胖子!

《糖尿病病因与治疗的对应性》----这是我十几年前就写的文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就说说不是胖糖的糖事吧:

关于肥胖的定义有很多。既然是科普,就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身高-105=?kg----这是标准体重,向上加20%,超过这个数就是肥胖了。

比如170cm的身高,标准体重应该是170-105=65kg。加20%,即65+65x20%=78kg。就说,体重超过78kg,就是肥胖了。

标准体重下降20%就是消瘦,以此计算170cm身高,体重小于52kg,就是消瘦了。

在我手机上的十几个“糖友微信群”中,体重是非肥胖状态的真的不是很少。在这个群体中,您还可以在给自己画一个定位:

消瘦体重;

低于标准体重,但是还不属于消瘦;

标准体重;

高于标准体重,但是还不属于肥胖;

肥胖。

(您是哪个类型?)

对于非肥胖的成人糖友,我是非常建议您去做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检查的,因为,LADA真得并不少见。(我有关于这方面建议的专文,您可以自己去找一下)。而对于25岁之前发病的,具有明显家族史的非肥胖糖友,也要注意MODY的可能,这是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一种。

如果您不是胖糖,或者很可能接近消瘦,您就应该把自己同那些胖糖区分开来,因为会有很多的不一样。

比如发病原因,您肯定就不是胖糖那样“胡吃海喝”搞出来的。

别喊委屈!

您虽然没有“胡吃海喝”,但是您可能天天熬夜不睡觉;要不就是“事无巨细”啥都管,躺在被窝里琢磨着明天上午去市场买什么菜,晚上做什么饭?也可能被单位的工作、人际关系拖得“长吁短叹”......

对于非肥胖的年轻糖友而言,饮食、运动相关的肥胖问题是不存在了,他们还能得病,更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心态或性格问题,A型性格,我介绍很多了。

太难了。禀性难移啊。

而这个心态或性格,也会导致认识上的很多偏激,这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不利的。

很可能说到某些糖友的痛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我这里想说的,对于非肥胖糖友,您如果认可我上面的说法,就不要把肥胖糖的“金科玉律”-----“管住嘴、迈开腿”看得那么重要。对于胖糖而言,“管住嘴、迈开腿”,成功减肥,获益众多。比如,血压改善,血脂改善,尿酸也会降低等等。您不胖,您血压、尿酸本来就不高啊,还羡慕那些干什么呢?

“管住嘴、迈开腿”,应该把它当做“减肥“的至理名言。而糖友应是饮食运动管理!

非肥胖,并不是不再需要“饮食运动”管理了,而是,更加精细的管理。

“抗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两个三角”,里面谈到了“体重三角”。当时提这个概念,主要是两点:

很多胖糖打胰岛素,越来越胖了,很失败的一种结果;另外一种就是本来非肥胖,啥都不敢吃,弄得越来越瘦!


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就是我对非肥胖糖友的提示!

“管住嘴、迈开腿”,并非是要您越来越瘦。对于消瘦体型的,应该计算饮食,甚至要放开一些热量,通过一些运动,增加肌肉、增加体重。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尤其是睡眠与运动,把该吃的吃上(这个该吃的,是计算的,是身体能量的需要,与血糖高低无关),这是对非肥胖糖友起始治疗在观念上的建议。

很多糖友害怕血糖高啊,就减少摄入了----观念已经错了。

请记住这个顺序:

1、根据身高体重和运动量等生活情况,计算每天的饮食摄入总量,这是应该吃的,并通过每一个月的体重变化来矫正计算数值;

比如:170cm,体重58kg,计算的设计,应该包括体重上升一些,计算一天的热量大约1800千卡。结果呢,1个月下来后,体重反而下降了,57kg。这说明相对您这一个月的运动与身体消耗而言,您吃的还不够,需要在原来食物总量(热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

您不要说您的食谱是营养师给计算的,体重变化才是监测计算精准与否的尺度。

当然,高血糖时候,也会导致体重下降。要除外这种因素。

2、监测血糖是必须的(一定要养成记录血糖的习惯哦)。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都比较高,就把测血糖的重点放到基础血糖上,即:三餐前+睡前。先初步设定一个“初级目标”,比如:三餐前5--7mmol/L(年龄大一些的,可以是6--8mmol/L),睡前血糖可以比餐前高1mmol/L。

如果不达标,就要用药!

很多糖友想“裸奔”,吃那么一点点,虽然血糖还可以,但是使得“瘦者更瘦”,这已经错了!

所谓的“初级目标”,是很重要的。在刚得病之初,除了心理关之外,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过高目标的制定是需要知识做铺垫的。从这个层面上说,餐后血糖并不是我建议新糖友积极重视的。

3、当三餐前血糖和睡前血糖基本良好,还没有低血糖反应,这个时候,您可以关注餐后血糖了。

用餐后血糖和下餐前血糖,作为“血糖三角”的微调。微调调整的是饮食。而这个饮食的调整,不是总热量的增减,而是食物搭配,加工方式,进餐顺序等等。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关于饮食计算的系列文章。

4、3--4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如果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就已经很不错了。100分满分的话,陈刚大夫会给您至少80分的高分。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还偏高一些,就要考虑:

血糖目标是否需要修改?

基础血糖还有多少可降空间?

是不是餐后血糖已经成为控糖重点?

需要调整药物吗?

当没有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已经达标,而您可能还在纠结血糖的波动,这很正常。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请记住:能成为将军的士兵,1/?000000!

接近尾声了,还有一条重要的话得赶紧说:

非肥胖尤其是消瘦体型的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欠佳,胰岛素可以作为首选。二甲双胍的使用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糖苷酶抑制剂都餐后血糖的调控,仍然有效。在没有排除LADA之前,不建议积极使用磺脲类促泌剂(个人认识)。

很多人在纠结与打针还是吃药。其实,这些药物只是控制血糖的手段,而血糖达标、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才是最终目标(活得久、活得好、治得起)实现的前提。

选择哪种方案,有病情的需要,也有病友个体情况的不得已。

肥胖糖尿病和非肥胖尤其是消瘦糖人之间是存在很多差异的,套用别人成功的方案,对您而言,很可能就是走了弯路。

眼见未必是实,耳听......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经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则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是个老爷们!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