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详细的视野图结果解读

 萍儿ntiprcj4j7 2017-11-10

 


在看视野图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阈值检查程序:自动视野仪主要用来检查中心视野,一般常用的检测程序是30-2、24-2,一些晚期的病例可能会用到10-2。     


固视丢失率(fixation losses):电脑会自动随机抽查病人的固视情况,并以分数表示,分母是抽查的次数,分子是丢失的次数。一般大于20%则认为结果不可靠。      


假阳性率(False POS Errors):患者不应看见的点却给予应答,humphery视野计认为大于33%则检查结果不可靠。     


假阴性率(False NEG Errors):患者应该看见却的点却没有给予应答,humphery视野计认为大于33%则结果不可靠           


固视丢失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统称为可靠性参数,在阅读视野图时应该综合考虑他们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而不是机械地以20%和33%作为评价视野检查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在对视野图的参考价值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一般的就看模式偏差图(pattern deviation,右下)就可以了,humphery视野计在这张图上已经综合患者的年龄、视力等因素进行了修正,所以基本上可以代表患者的视野情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特别晚期的青光眼病例,灰度图可能比模式偏差图更有意义。      


一般来说,总体偏差图(total deviation)反映的是弥漫性的因素,如:白内障,屈光间质混浊等,而模式偏差图(pattern deviation)反映的是局限性的视野缺损。针对此病人来说,年龄为79岁,应该有白内障。我们可以看到总体偏差图几乎全黑,而模式偏差图是下方视野缺损。从db值来看,也是下方下降的更厉害。因此,考虑总体偏差图全黑受白内障因素的影响,模式偏差图是去除了屈光间质混浊的因素的,所以考虑下方视野缺损。           


拿过一张视野图,首先应该先看看页首的几个重要的指标参数:  


central 30-2 threshold test:测试程序  


stimulus:iii white 光标的大小和颜色,光标面积与刺激强度有一定比例关系,光标越大,由于空间积累效应,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刺激强度也就越大。  


background:31.5asb 背景光的强度,背景照明与光标亮度对比度越大,光标越容易看见,越小,越不易看见。31.5asb接近普通办公室照明,以维持视网膜的适应状态。  


fixation loss,false pos error,false neg error 楼上已讲,不再赘述。  pupil diameter:瞳孔过小,进入眼内的光减少,可以引起平均光敏感度的下降。一般要求瞳孔>2.5mm。  


屈光不正: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不能使光标在视网膜平面形成焦点,而未形成焦点的模糊物象比实际物象面积会偏大,亮度略暗。在做中心30度视野时,尤其要注意矫正屈光不正,因为中心视网膜的空间积累效应差,周边视网膜的空间积累效应要好一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物象亮度变暗所减少的刺激强度。  


test duration:测试时间,时间过长会使患者疲劳,假阳性错误增多,结果不稳定也不可靠。一般认为,每眼不宜超过15--20分钟。  


其它像学习效应,可以问一下病人是第几次视野检查,往往第二次或以后的视野结果比第一次要可靠些。    


读完上述的几个参数后,可以对患者的配合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对该图所显示信息的可靠性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然后接着看下面的几张图:  


左上为数字定量打印图:将每个检测位点两次检测所得的实际敏感度,以db值在相应的位置上打印出来,敏感度相同只打印一个数字,如果不同则在一旁的括号中表明。db值越大,该点的光敏感性越高。 


右上为灰度图:比较直观,一般高敏感区用浅灰度表示,低敏感度用深灰度表示。根据敏感度的大小,每5db降低或增加一级灰度。  


左中为总偏差图 total deviation:显示的是每一个位点的阈值和同年龄组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



右中为模式偏差图 pattern deviation:表示每一个位点所检测到的实际阈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它是与正常人群视野的经验概率值比较后,并对视野中央与周边敏感度的生理性衰减进行了矫正,因此,反映的视野变化较为客观。它能将屈光介质混浊的被检查者的视野与其它视网膜疾病引起的局部视野缺损区分开来。  


下面两幅是跟中间两幅相对应的概率图。黑色方框p<0.5%可以理解为正常人群中只有小于0.5%的人会出现该点所对应的值,所以该点是异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最后看一下视野图右下的几个参数      


MD:平均缺损,指视野检测敏感度与正常值相比所有位点增加或降低的平均量。它综合了视野变化的所有信息,其准确性完全依赖每点上原有的正常值。正常人的MD在0左右波动,普遍敏感性下降的MD会比较大,小的暗点在与其它点平均后MD值可以不呈现出较大的下降。      


PSD:模式标准差,表示检测病人的视岛形态与同年龄组正常参考视岛相差的程度,PSD低表示视岛的坡度较为平滑,PSD值高表示视岛不规则。所以,视野中每个点都普遍的敏感性下降可以不影响视岛的平滑程度,PSD值可以不高,相反,在视野中有一个明显的暗点,可能会表现出较高的PSD值。      


CPSD:校正模式标准差,表示检测病人的视岛总的形态与同年龄正常视岛形态究竟相差多少。    


SF:短期波动,代表同一个阈值分别单独测2次或多次时观察到的差异度。视野是一种心理物理测验,所以SF取决于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阈值特点。SF是评价和定义局部缺损的基础,即任何局部光敏感度下降值需大于SF才有意义。一般正常人SF为1--2DB。      


GHT,青光眼半视野检测分析,它是在中心30度区域,以水平子午线为界将上下半视野各划分为5个相同的区域,进行上下半视野相同区域的对照检查,并提示出该视野是在正常范围内within normal limit,边界值borderline,普遍敏感性下降general reduction of sensitivity,或是在正常限以外outside normal limi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