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铙王:商代象纹铜铙

 自华居 2017-11-10

名称:商代象纹铜铙

年代: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1046年)

级别:一级

尺寸:通高103.5厘米,柄长36.3厘米,壁厚2.9厘米,铣口长69.5厘米,最宽处达到48厘米,甬的直径14.6厘米,厚2厘米,为圆筒形中空,与铙腔相通,表面装饰细密的兽面纹。

重量:221.5公斤

质地:紫铜

类别:青铜器

收藏单位:长沙市博物馆

出土地点: 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乡

文物介绍:

铙(náo)是打击乐器,又称钲(zhēng),是中国古代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使用时口朝上敲击,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主要用于军旅和祭祀活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宁乡是我国集中出土商代铜铙最多的地区,出土的铜铙有20多件。1993年宁乡一次出土大小相递的9件编铙。

此铙出土于1983年6月下旬,当时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公社龙泉大队茶园生产队社员在挖地时发现了铜铙,及时报告了有关部门,并将铜铙上交。

此铙呈褐绿色,钲部作合瓦形,上宽下窄,甬呈圆管装,与钲腔相通。钲面饰以粗线条组成的兽面纹,兽面以长鼻为界,左右两侧对称,半浮雕两眼略微凸出,上刻云雷纹。燧部浅浮雕一对相向而立的大象,钲之周边、甬部满饰云雷纹,形体高大,气势恢弘。

商代人最重视对祖先对自然神的崇拜,每次祭祀要用大量的牺牲和礼器,大量青铜乐器在祭祀后被就地埋藏下来。而如此大件青铜器被单独发现在遗址旁,在当时应是用作祭祀的礼器。

此铙号称“铜铙”之王,比著名的曾侯乙编钟中最大的一件还要重20多公斤,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先秦青铜乐器中体型最大的一件单体乐器,被定为国宝,是长沙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至今日,还能演奏出美妙的音符。

《英雄》上映的前一年,谭盾回到长沙,参观了长沙博物馆陈列的象纹大铜铙等古代乐器,它们古朴苍劲的声音正与谭盾心中的秦宫气质不谋而合,于是在电影《英雄》里,编铙和大铜铙都亮相献“声”,它们古朴苍劲的声音,将秦王宫里“高处不胜寒”的霸气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曾经在长沙市博物馆新馆馆徽征集活动中,不少省外的设计者误把市博所藏先秦时期最大单体乐器象纹大铜铙错当成了编钟,闹了不少笑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