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全国赏石界,在中石协的旗帜下,组织林立,展会频繁,虽市场低迷,但文化灿烂。在一片热闹声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悖赏石初心的负面情态,一些石友出于对赏石界发展前景的关心和担忧,归纳了九条不良现象,细细想来,似乎有些道理。特列出以作戒勉: (安徽四大名石之:灵璧石) 一曰争名买位。不少人眼光犀利,看好了赏石界的文化前景和潜在利益,布局谋利,买卖名位,把心灵净化地变成了名利争斗场。 二曰攀附权贵。眼睛长在额角上,看到官人名人大老板,趋炎附势,攀牵结交,极尽媚谀之态。 三曰自我标榜。长于自吹自擂,资产多么雄厚,收藏多么丰富,已有多少头衔,某某名人为友,俨然已成大腕。 四曰弄虚使诈。在不知情者前,虚夸身价人脉,装模作样,气吞山河,以骗取财路和信任。 五曰欺世盗名。胸中本少修养,却冠似文化大家,或盗发他人文章,或花钱捉刀代笔,窃虚名以为荣。 六曰逢场作戏。大凡有个活动,有慕名而来的,有碍于情面的,有找场露脸的,有借机作态的,煞是热闹。 七曰损人利己。为着某种企图,不惜人格品位,抱团互捧成风,刻意贬损他人,确已坏了良心。 八曰勾心斗角。为了某些名利之争,耍心眼,使绊子,明着捧场,暗中拆台,在尔诈我虞中逐高低。 九曰追名逐利。功利本为常情,过份则入邪道。一事当前,为名为利而不计手段,众叛亲离而不知其然。 (安徽四大名石之:紫金石) 凡此种种,虽非主流,已为时弊。诚如山西侯桂林先生所言:”赏石审美文化一旦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功利主义,这个主义便会不择手段,影响审美主体的健康发展,使先前石界的安定团结受到不小冲击。” 当然,出现这些情况并非完全不可理解,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喧嚣复杂竟争激烈的现实社会。 生活于大千世界,哪个人能完全摆脱世俗凡念,甚至柴米油盐之纠缠?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诱惑、压力和挑战。有些人为学业发愁,有些人为生存奋斗,有些人忙于功名,有些人苦于争斗,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现实境况而奢谈玩石,或理想主义地把玩石境界提到四大皆空的程度,因为这既是虚无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冷静理智地面对现实而研究赏玩之道并用以发展经济、建设文化、造福社会和修养人生时,玩石才具有积极意义。 这个世界诱惑太多,君岂能尽得心之所想?这个社会差别多多,君能否横扫人间不平?人处于复杂万变的社会之中,怎样才能在抗争中适应,在奋斗中成名,在不平中宁静,在诱惑中清明?需要锻炼和修行。修行方式多多,赏石便是其中一种。 赏石艺术是以个人学识修养为基础的发现艺术和审美艺术。赏石是玩石,是读石,更是悟石。大千世界,石有万千。有多少种奇石,就有多少种玩法;有多少类人群,就有多少类见解。赏石之道,如自然万象,各具神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所见略同,兼收并蓄,也可各持己见,学术争鸣。因此,君子赏石,既殊途同归,又和而不同。 (安徽四大名石之:宣石) 基于这个认识和我这些年的经验教训,对于如何心平气静地玩石头,提一孔之见以供参考。 如欲医俗明道,不妨研究一下古典赏石。 古典赏石并非灵丹妙药。古典赏石并不能涵盖当代赏石的全部内容和理论高度,古典赏石的历史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古典赏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其独具审美特色的文化内涵,实质上是古代文人们思想情感中最为厚重的文化沉淀,他们那种超然物外的风骨气节和精神追求,正悄然潜化为当代高品位人群的修行向往。 毋庸置疑,在不同的情形下,奇石确实可以因人而异的给人以不同的启迪,并导引不同人群各有所悟,步入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品位出于理念,理念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取舍。 毫无疑问,古典赏石所奠定的文脉地位,所崇尚的赏石形态,所追求的文化意境,尤其是对于抽象审美所体现的超凡脱俗的文人情怀,至今仍具有超越时空的指导意义和普世价值。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及人生修养态度,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沉淀,必将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跨界整合中,体现多层面的潜在价值。 赏石活动是追求真善美的活动,而真善美又是人类天性的共同理想。科学求真,宗教求善,艺术求美,三者犹如位处于同一山脉的不同之坡,皆可经攀升而达顶峰!然因处境不同和文化差异,不同圈子和阶层的人们常于派别矛盾中争议争雄。岂不知殊途同归,最终皆因和谐奋斗才能实现共赢共荣。赏石与处世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安徽四大名石之:黄山蜡石) 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艺术和人品的完美境界,但完美又永在理想的彼岸。因为完美的标准永无止境,它是一种充满诗意和神秘色彩的不断提升的境界!可仰望追寻,但难以企及,更难让所有人都满意。故此,相互包容应成为常态。 奇石作为一种天然艺术,它是美妙的,长寿的,甚至是永恒的。而我们呢?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也仅仅只是这条道路上的匆匆过客!但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心甘情愿的为之奋斗着,追寻着,因为快乐总是伴随在理想追求的过程,而并非都在结局。 赏石文化是一种养性养生的文化,“天人合一”是赏石文化的最高境界。赏石不只是怡情愉悦,更注重人格修养。而由此及彼的桥梁和纽带,是赏石过程中的审美和悟道。 对此,广西学者甘丹先生论其赏石时写到:“赏石是读大自然的天书,是对远古的神游。赏石之娱有:愉悦感和,乐于表,瞬间而过。意会神融,乐于心,受益其身。脱净超空,得大自在,养其神。通灵顿悟,天人合一,铸其魂。如果说诗人是用语言塑造形象,艺术家用形象营造意境,而赏石则是以意境塑造灵魂。”正如云南民族学院黄惠焜教授诗云:“顽石本无意,相知便通灵。爱到石颠处,人石皆有情。” 当今社会,虽然物欲膨胀,喧嚣浮躁,但随着物质文化水平提升,人们对于生存质量的品位追求已渐趋高雅。 因此,我们作为赏石爱好者,应该有自己不同世俗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要力求多一点淡泊,少一点浮燥,让心静下来;力求为人处事多一点道义,少一点功利,别把名利看得太重;力求格局心胸大些,少一点纠缠,不为蝇头小利烦扰。 (赴台青岛崔周村赏石团队获银奖灵璧图案石) 登高方能望远,眼界高远才能保持清明。 故《菜根谭》又云:“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生活在当今社会如此繁华喧嚣之中的我们,能否居“轩冕廊庙”而怀“山林气味”呢?这大概是每个玩石者能否悟到赏石真谛的一个重要前题。 奇石数方悟天地,清茶一杯论春秋。雅玩者把酒临风,陶醉于斯石斯境,妙得于默然之中。其所得所乐,唯赏者自知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