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验临床面对面】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的诊断分析

 czjsywwj 2017-11-10


作者: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王哲


患者老年女性,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近一周加重,来院就诊,门诊以“乏力原因待查、2型糖尿病”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欠佳,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2型糖尿病史30余年,查体心肺阴性,脾大,于左肋下4横指可触及,质中等,无压痛,肝未触及。当日血常规:WBC:412×10^9/L,HGB:71.0g/L,PLT:72.0×10^9/L;临床考虑血液系统肿瘤,立即行骨髓象检查。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如上图所示,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异常增殖,原始细胞胞体大小不等,核染色质沙粒状,部分细胞可见核仁,浆嗜碱性,分类达77.5% ;髓过氧化物酶MP0:++,阳性率31%;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


免疫表型提示:髓系原始细胞约占有核细胞76.87%,表达CD34、CD117、HLA-DR、CD33、cMP0,部分表达CD56,不表达CD13、CD19、CD7、CD5、CD11b、CD16、CD10、CD20、CD15、CD64、CD79a、cCD3。      


患者染色体核型正常。


分子生物学检查回报如下:

  

 

所检测基因中:CEBPa-TAD:和CEBPa-(bZIP)同时表达阳性,而BCR/ABLP190、BCR/ABLP210、BCR/ABLP230、AML1/ETO、PML/RARA、CBFB/MYH11、NPM1,FLT3等基因均阴性。综合MICM及2016年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诊断标准,考虑该患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


CEBPA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是维持造血系统粒系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 在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平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此转录因子含358个氨基酸, 定位于19q13.1, 全长3318 bp, 无内含子, cDNA全长2385 bp, 内含多个翻译起始位点。结构包括:N-端的转录活性区、DNA结合区和C-端的亮氨酸丰富的二聚化功能区。以全长42 kD蛋白为主, 并存在少量30 kD蛋白。 CEBPA 基因有两种突变类型: N-段的框外插入/缺失与C-段的框内插入/缺失。CEBPA基因中2个位于不同等位基因的N端和C端位点的突变,即双等位基因突变。约5%-14%的AML患者出现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常见于外周血高白细胞,低血小板水平及FAB分型的M1 和M2 亚型患者,且极少发生髓外浸润,很少伴发NPM1,FLT3基因突变,达到CR1(第一次化疗完全缓解),可暂不主张骨髓移植,提示预后较好。另外70%的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见于正常染色体核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 及欧洲白血病指南均将CEBPA 双等位基因突变作为判断AML 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多家临床中心的临床样本也证实双等位基因突变的CEBPA 患者总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均明显优于单侧突变及无突变者。2016年WHO 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诊断分型也正式将“AML伴CEBPA突变(暂命名)”更新为“AML伴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并指明其为一种具有特征性分子生物学特点并预后较好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亚型。


本病例患者现在正在临床严密监护下应用DCAG(地西他滨,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方案进行治疗,目前化疗反应良好。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标题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