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宋江宁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同道堂堂主 2017-11-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宋江宁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作者:刘建杰    时间:2017-11-08 09:45
         2017年11月6日晚上19点到21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江宁老师应邀来我院做题为“双城记——周原与丰镐考古的几点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文渊楼3213教室举行,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40余位师生到场参加报告。报告由我院肖爱玲副研究员主持。
        宋江宁研究员针对周原和丰镐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思考,主要从周原与丰镐遗址的性质比较、周原遗址聚落形态变化、周原水系考古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开讲之初,宋江宁研究员充分肯定了史念海先生对周原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及其对其后续考古学研究的指导意义,让同学们对我们所从事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针对第一个问题,宋老师从问题的提出、关中地区史前到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区的转移及原因探索、周原与丰镐的内涵对比、周原与丰镐的性质差异四个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分析,针对周原和丰镐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差异和矛盾,肯定了周原考古学上的物质价值。同时,通过漆水河以西的“大周原”区和西安地区的各时期遗址分布的差异,结合地形、水文水资源条件,分析了关中地区史前到秦汉时期经济中心的转移规律,总结出了农业生产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从遗迹和遗物的角度来比较,周原遗址较之丰镐遗址内涵更为丰富。周原与丰镐的性质差异,从政治上来讲,丰镐为都城自无疑问,但是周原还可继续讨论。而从经济实力来看,周原的经济实力远超丰镐,当为周王朝之经济中心。
       针对第二个问题,宋江宁研究员从周原遗址的定性开始,以探索周原遗址聚落变化的原因和西周都城的特质以及遗址或城市扩张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周时期周原遗址范围的调查、聚落形态特征的梳理,如对都城特定遗存,如宫殿、高级墓葬、作坊遗址和城墙、路网、水网的发掘和探查,认为大致在平王东迁以后,周原三大宫殿区废弃,水网系统不再养护,逐渐淤平成为农田,手工业作坊荒废,周原遗址从历史舞台谢幕,湮没至今。
      最后,宋老师分享了他在周原水系考古时对一些现象进行的思考,如周原水资源的变化,水资源的管理,河道淤积层与王朝兴衰的关系等等。宋老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和大量考古图片为我们展示了那个逝去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
      报告结束,李令福教授对宋江宁研究员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宋老师十多年来在周原和丰镐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对宋先生学习和借鉴史念海先生对周原、关中地区和黄土高原诸多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表达了充分敬意。肖爱玲副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对宋研究员的治学风格和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同时告诫学生要学习宋研究员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师生们与宋研究员针对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宋研究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朴实的语言感染了同学们,他提醒同学们搞研究要“讲道理”,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些也是同学们在这次报告中的“意外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