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95)

 央姆德吉 2017-11-11

(4)道谛:道谛为随顺趣向涅槃之道。道谓能得涅槃所应修证必经之道路,是名为道。为离苦断集,不著苦乐断常诸边而行中道者,乃得涅槃,故云为得涅槃之正道。因佛陀的方便善巧,即开道谛为七科三十七品,名为三十七道品,或云三十七菩提分法,或云顺菩提分法。

        道谛我们还要多说一点喽!入道吗,我们说入道。道谛为随顺趣向涅槃之道,这个前面讲了涅槃吗,随顺你这个“道”理,涅槃讲了这个道理,走上涅槃的道路。道谓能得涅槃所应修证必经之道路,唯有这条道路,是名为道,必经之路。佛在要入涅槃的那天晚上,还在问大家:“你们对四圣谛还有没有怀疑?”大家说没有怀疑。佛还说:“道谛是唯一之道,别无二道。”走上涅槃只有这条道,佛还说呢。在小乘经上还有一乘道,小乘经上也有这种名字,究竟道,一乘道,也是讲的道谛,只有这条道路,别无二路,佛说的别无二路。不管你大乘人、小乘人都要走这条道,你不走这条道路,就到不了涅槃。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呐,能够找到方法次第,这是了不得的;就怕你一辈子懵懵懂懂什么也没找到,(只有)一大肚子道理,就是下不了手,就怕的这个。所以佛一出来以后就把“一个是流转生死,一个是还灭到涅槃”,这两条道路弄得清清楚楚。所以无上涅槃就是这个道理,总结了的。为离苦断集,把苦离了,集也断了。苦是离不是断,苦没法断,阿罗汉还有苦蕴的吗?!那回说的那个微妙比丘尼,那个针扎在她身上还疼呢,是不是?她还有她的业报。不著苦乐断常诸边而行中道者,乃得涅槃。中道,你执了这个边那个边,那个边你多了,你怎么到达涅槃路啊?!故云为得涅槃之正道。

        所以我们学佛法要破除边执见,就是这个道理。边执见是什么呢?一说到有,他就否定无;一说到无他就(否定)有。他把一句话拿来,抓到一句两点,前后也不看,他就猜呀大作文章,实际是堕到一边的,那不对的。“有”跟“无”两个是相对的,有“有”毕竟有个“无”,你没有“有”,那个“无”也没了。“生”跟“灭”是相对的,这个都是一对对的,对法。你执著着一边,那一边怎么办呢?所以佛教讲的是相对法,相对的,佛教讲的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有这个就有那个,有那个就有这个。生死跟涅槃也是相对的,生死断了就叫涅槃。烦恼断尽就叫涅槃,相对的,对法。这个道路(道谛)呢?是直接走上涅槃的道路,唯有这条道路,别无二路。不著边乃得涅槃,你执著边你就不能得涅槃,中道才能得涅槃,得涅槃之正道。我们整理房山石经有个《恒水流树经》,佛到恒河边看到一棵树,在河中间冲,涨水了。佛对大家说:你们看到没有呀?这个树不著左边也不著右边,中间也没沙堵,它毕竟走到海里去。那段经文啊,过去唐代的时候单独刻出来拿来念的。中道,左边也不著,右边也不著,中间也没有沙堵,又没哪个把他挡住,它就到大海里去,一挡,完了。所以我们学佛法要学点中观,就是这个道理,中道吗?!生活上也是个中道,过苦了不行,过乐了也不行,所以佛成道以后说苦乐二边皆非正道。就是这个道理,太苦了也不行,太乐了也不行,懒了也不行。有个比丘精进的不得了,路下经行,脚板底皮都磨破了,得不到道,太精进过分了。佛问他:“你在家干什么的?”(他说)“我家是弹琴的。”佛就问他:“琴弦拉紧了行吗?”(他说)“不行,拉紧了琴弦崩了。”(佛问)“拉松了呢?”(他说):“拉松了弹不出来音。”佛说:“修行也是这样的。拉过了不行,缓了也不行,急了也不行”。佛处处是这样讲,《四十二章经》上有、《阿含经》上有。紧了也不行,缓了也不行,要掌握分寸。

        因佛陀的方便善巧,即开道谛为七科三十七品,名为三十七道品,或云三十七菩提分法,或云顺菩提分法,分成七科解释。三十七菩提分呢!他是跟菩提分是相顺的,顺菩提分,就是这个道理;道品呢是走上涅槃的道路。这个好,修行修行就是修这个。

        三十七道品者,分为七科。(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