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三个方法,就可以掌握文理知识的记忆规律了

 dawn的图书馆 2017-11-11

有人曾经向刚毕业的大学生提问,问他们一些在中学阶段曾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结果绝大多数人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

有很多人尤其是学子们觉得文理知识浩如烟海,记忆起来相当困难。即使是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保持。其实,文理知识的记忆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其中有很多规律可循。

联想记忆

联想记忆,就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记忆。

举个栗子,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

一是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

二是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

三是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

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

不过,最令人头痛的其实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很容易搞混。为此,我们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忆:

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掌握这三个方法,就可以掌握文理知识的记忆规律了

(嗯?为什么枫叶不一样?因为不同的人起义啊~)

谐音记忆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举个栗子——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x|>a,x>a或x<-a

|x|<a,-a<x<a

可用谐音法记作:“大鱼取两边,小鱼取中间。”同时还可以联想到吃大鱼只吃两边的肉,吃小鱼掐头去尾只吃中间。

掌握这三个方法,就可以掌握文理知识的记忆规律了

再来一个栗子,物理电学的公式是很多容易混淆的,我们可以这么记:

电功的公式W=UIt,可用谐音法记作“大不了,又挨踢”。

电流强度公式I=Q/t,可记作“爱神丘比特”。

归纳记忆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 记忆催化剂的性质可归纳为“一变两不变”。“一变”即在化学反应里使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变快,也可以是变慢。“两不变”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记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可归纳记作“一公二平”。“一公”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平”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关系和平均分配消费品。

除了掌握这些方法,对文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有许多学生知新时便忘记了温故;复习某一门课程时,便把其他课程忘在一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当你专注于复习或学习某一门课程时,其他课程的内容因搁置太久而几乎忘光,再复习时不免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适时安排复习,既省时又省力。所以,较为科学的做法是:各科知识不论学习还是复习都要齐头并进。

在复习时,第一遍先粗线条地记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通过系统归纳,使之网络化,并记在头脑里;

第二遍做书中的例题,做完后与书上的题相对照,力争“一步不少,一字不落”;

第三遍做书上的习题,达到一看即懂的程度。

持之以恒,所学知识自然融会贯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