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马河水库生态渔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GXF360 2017-11-11

 

张现伟1黄文琴2赵桂锋1孙中强3

马河水库位于滕州市东北部山区丘陵地带,建成于1960年5月,控制流域面积240km2,总库容1.38亿m3,兴利库容7000万m3,是滕州市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库。担负着防汛抗旱、农业灌溉和工业供水任务,也是全市最大的地表水源地。因近几年连续干旱,从2016年3月开始正式向滕州市城区提供生活用水,成为了滕州市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水源。

一、马河水库渔业养殖历史沿革

水库建成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库管理单位开展少量大水面集中养殖,后因管理难度大,经济效益不好,并引发库区村民盗捕而停止。90年代初,沿库村民进入水库进行网箱养鱼,由于当时水质好,养殖鱼类的长势好,饲料系数比较低,效益也相当可观,加之政策扶持和引导,发展十分迅速。到了2013年初,养殖网箱已发展到近两万架,导致整个库面网箱密布,且绝大多数网箱内养殖的是投饵性鱼类,严重超过了水库养殖密度和水体承载能力,各种危害和隐患逐步显现出来。

1.过度网箱养殖的危害

(1)鱼类缺氧死亡。1998~2012年间,由于水底养殖废料累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初冬上浮,水体含氧量降低,造成养殖鱼类因缺氧、中毒而出现几次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危害工程安全。养殖户为了固定网箱和船只,在水库大坝迎水坡砌石缝隙内楔入铁棍和木桩,还搭建了很多储料房和看护房,大量鱼饲料在坝体堆积造成大坝不均匀沉陷,甚至局部滑坡,形成了很大的工程隐患,也给水库工程技术人员日常观测和巡查造成了不便。

(3)水体污染严重。由于网箱养殖需投入大量的饵料,高峰期每年投入饵料近3000吨,如此多的饵料变成鱼类粪便排入水体,部分未吃的弃料在水中发酵,水体中氨氮、总磷等有害物质和气体含量急剧上升,藻类和水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水体污染持续加剧,对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危害,甚至对沿库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水库管理单位虽然采取了一些管理和规范措施,进行管理和引导,但因沿库村养殖户受经济利益驱使,收效甚微,甚至引发了养殖户和水库管理单位的矛盾。

2.清理取缔水库网箱养殖

2010~2013年期间,由于长期没有较大的有效降雨,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气象干旱,滕州市人畜用水、工业供水和农业灌溉面临空前压力。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为减少渔业养殖对水库造成的污染,改善水库水质,做出了全面清理马河水库网箱养殖的决定,出台了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和优惠亲民的奖励政策,有力推动了网箱养殖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网箱清理工作从2013年4月开始,至2013年12月全部清理完成,历时8个月,累计清理出库各类网箱近2万架、鱼类600余万斤。

二、实施生态养殖,净化水库水质

网箱虽已全面清理,但多年的水体污染累积难以短期内自净消除,网箱清理后的水面依然颜色灰暗,水体混浊。随着气温回升,水中含胶体悬浮物持续增多,需采取生态措施尽快净化水体。

1.启动大水面生态鱼类养殖

通过咨询相关部门专家意见,借鉴同类水体净化成功经验,管理处确定了向水库大水面投放滤食性鱼类对水质进行生态净化的思路。为确保生态养殖的持续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管理处先后将20余万尾鳙、鲢鱼苗投入水库,正式启动了水库渔业生态养殖。

水库实施渔业生态养殖后,部分长期以捕鱼为生的沿库村民,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无视渔业公司管理,时常入库盗捕养殖鱼类,造成大量鱼苗流失。为破解管理困局,渔业公司新建了两艘趸船在水中抛锚固定留人值守,购买两艘冲锋舟和一艘渔政执法船沿库面进行日常巡查。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监察中队,并联合水库派出所共同协助渔业公司实施日常管护。同时,在属地乡镇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得到了库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效遏制了沿库村民盗捕的势头。2014年冬季,大水面生态养殖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库水质有了明显改观,腥臭气味已基本消除。

2.成鱼上市,水质向好,大水面生态养殖初见成效

2015年5月,放养的鱼苗已长到5至6斤,总计捕捞销售成鱼20余万斤,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由于第一年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先期资金投入大,鱼苗投放量较少且盗捕损失严重,整体产量不高,第一个养殖周期还是亏本运行。但是,通过第一个养殖周期的试验和实践,收获了宝贵的养殖经验。

(1)水库大水面放养生态鱼类净化水质的思路是正确的。第一个养殖周期的试验整体上是成功的,鳙鱼、鲢鱼在整个养殖周期内生长速度快,没有发生病害问题,水库水质净化效果明显。

(2)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和鱼苗投放密度不够,水库养殖出“面包鱼”。由于先期水库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加之鱼苗投放密度明显不足,造成鱼苗长势太快、体型臃肿,出现了所谓的“面包鱼”,卖相不好也不适于长途运输,影响了成鱼的销售和养殖收益。

(3)养殖品种不好,影响成品鱼销售价格和水质净化能力。第一个养殖周期投放的鳙鱼苗是一种叫“黄花”的鳙鱼,此鱼是改良品种,主要特点是长势快,但成品鱼品相一般,净化水质能力不强;另一种是叫“黑花”的鳙鱼,俗称胖头鱼,原地老品种长势稍慢,肉质好、销路好,同品种中净化水质能力最强。管理处先后投放近30万尾。2015年年底,水库水体的浑浊度明显降低,能看清水下2米的水草,水库周边空气清新,库内杂物也已逐渐清理完毕,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3.适时捕大放小,水库大水面生态养殖实现良性循环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的标准,2016年4月中旬又向库内按一定比例投放鱼苗20万尾,两个月后水质标准有了很大改善,氮、磷含量基本达到Ⅱ类水标准。当年6月份,渔业公司又组织了第二个养殖周期的成品鱼捕捞,鲢鱼单尾4.5斤,鳙鱼单尾平均达到4斤以上。此次捕捞总数达50万斤,销售收入突破200万元,渔业公司成立两年就出现扭亏转盈的势头,初步实现了养殖收益的最大化和水质生态净化的良性循环。2016年8月份,又投放100余万尾当年繁育的小苗,既加快了水质净化,又降低了养殖成本。2017年年初水库水质已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多项指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

三、大水面生态养殖的几点经验

目前,马河水库的大水面生态养殖已完成两个养殖周期,通过两个养殖周期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初步总结出以下经验。

1.科学掌握养殖密度和养殖品种

大水面养殖投放尾数应根据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溶氧量、来水量,特别是水质净化要求确定投放量。溶氧量好,来水量较大,净化标准要求较高,尾数就可以适当多投放些,单尾可偏大一些(一般不超过120尾/亩);反之要少投放些,不然水库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会缺氧死鱼,也会滋生病虫害,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根据库内水草情况可以投放一定量的草鱼,总之要因情而定,因地制宜。

2.加强水质监测,为生态养殖提供决策依据

日常的水质监测不仅是人饮和工业供水的监控需要,也可对养殖鱼类的生长情况提供参考。同时,还要着重做好春末、汛期和初冬时期水质监测,一旦出现重大水质变化,要及时采取增氧、应急捕捞、增加投放鱼苗等措施,防止库内养殖鱼类发生病害和水质恶化。

3.适时捕大放小,兼顾养殖经济收益

经过两个完整的养殖周期,已基本摸索出一整套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经验和规律。根据鳙鱼、鲢鱼最佳捕捞销售季节(每年的5~6月),有计划地进行成品鱼捕捞销售;根据鱼苗行情和养殖周期,适时向库内按比例投放各种不同规格鱼苗,使成品鱼养殖和鱼苗培育同步进行,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殖收益的最大化和水质生态净化的良性循环。

到目前为止,马河水库由于大水面放养合理,管理有序,水质已达到Ⅱ类水标准,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库地关系和谐发展,再现了“烟波浩渺空灵色,一湖碧水醉双峰”的动人美景■

(作者单位:1.滕州市马河水库管理处 277533 2.山东省滕州监狱 277521 3.滕州市水利建设工程公司 2775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