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增强传统优秀文化(易经、国学等)的文化自信?

 观心知行 2017-11-11

谢邀!有朋友问我,他说看了很多关于《道德经》《易经》的译文,还是感觉云山雾罩,不知所宗(不知到底讲啥的)!我说:“你还没有找到根本,还没有理出头绪”。

常听人说开卷有益,果如是乎?南辕北辙的寓言大家都知道,方向不对,离目标会越远(当然,这话也是相对的,一人从地球原点出发走一圈,可不每迈一步意味着离目标原点更近?这只不过是个冷笑话)。所以开卷有益要方向正确,方式方法得当。

举一反三这个成语,源于孔子夸弟子颜回善于思考,常能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反三的前提是举一,一不知何以反三?举一反三用在“道”上,是最合适不过了。道就是“一”、无极、一元真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既然是“一”了,怎么又生“一”?殊不知所生之一,乃“一阳来复之一”,是动之“一”,而非静极不动的道之“一”。由是乎!我们知道本原的东西,就可以顺藤摸瓜,举一反三,类推万物。

《易》有云:“易与天地准”。“天垂象,地应物”,易亦阴阳,天地亦阴阳,易讲的就是天地阴阳盈缩消长之理的,故《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何以不说太极之谓道?岂不更凝炼?殊不知,道是“寂兮寥兮”(静)的混元无极、一元真宰,而太极是一阳来复、阴阳即剖的称呼,无极太极乃一物动与不动的两称呼也,故老子曰:“同出而异名。”

老子的“无为、无欲、不争、小国寡民”等被一些所谓的专家译文肆意篡改原意,说是消极避世思想。试想一下,如果是消极避世思想,何以古今中外大才争相研读?何人能成为当今影响力第一的著作?

我这段时间,一有时间便写些本原的短文,世间万物由道衍及之理少有涉及。我想大家知道本原后,自然会类推他事他理。

愚虽不才,看了易道之书十有余年,《老子》《周易》《黄帝内经》《列子》《庄子》《管子.内业》《屈原.远游》《周易参同契》《太乙金华宗旨》《悟真篇》《三丰集》以及王弼、吕洞宾、陆西星、憨山、黄元吉等各家释老等书会经常看,关于易道问题的回答,起码不会离题离旨太远;至于深度,自然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了。

有人会问,你有没有实修?如果没有,你在此嗐叽歪啥!岂不是危言耸听?道讲缘份,大凡有些常识的人该知道,象吕洞宾、张伯端、张三丰、刘一明、朱元育等这些修道大家,多以鸿儒入道,,吕洞宾更是首倡三教合一。他们在修道之前,都有长时间这方面知识的储备、积淀、思考,不知探索了多长时间!而且道学典籍与口诀是分开的,口诀多由师亲授,难怪乎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饶君聪慧过颜闵,非遇真师莫强猜。”,这或许是在考验修道之人的悟性、恒心与毅力吧?另外,易道学的理论概念还没有搞清楚,就仓促修道,于修无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之谓也。

周文王、姜子牙、老子、鬼谷子、孙子、诸葛亮、吕洞宾、张三丰等传奇人物,无不精通易道。我网上看到,对这些历史人物感兴趣的大有人在;前不久,看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说《老子》已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的第一名(其实心里早已是第一了),这说明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有根基、有市场的,差的只是火候、市场的正确培育与引导。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志于此道的学人,当学好古文,打下良好的国文基础,再循序渐进,多读些易道原典。要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我们比外国人还是有学国学的先天条件的,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以此为盼!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