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全文解说第十八章:社会中反常的逻辑关联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1-11
   在过去几年的实习中,宇宙观、人生观都在渐渐地植入到自己的人文系统之中,此时的人已经逐渐确立了自己要遵守、要捍卫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年龄的人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就像歌词里讲的“成长已慢慢接近”。
   无论在过去几年中自己的这个人文系统注入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到了17岁的这一年,人文系统的实习要走出自我,进入社会了。如果说理解并管理自身的人文系统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那么由众多人文系统组成的社会可能就更不简单了。然而这里所说的不简单并不是复杂,而是不寻常的意思。在讨论社会运行规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超乎想象的逻辑关联,它们并非是以表面的简单规律联系到一起的。这样讲显得过于笼统,我们还需要将这些现象和规律解释得更清楚一些。一般来讲我们会默认好的因素会导致好的结果,好的表象说明其内涵多半是好的。正是这样的简单联络和推理蒙蔽了我们,使得我们在判断时出了错。在人文思想的讨论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包含正面意思的概念。比如道,它是创生万物的力量,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再比如仁、义,仁是做正确的事,义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包含正面意思的概念往往不能进行简单的相互转换和推导。比如说,我们较为容易接受“一个有道的社会中会存在仁、义”的说法,但殊不知“一个无道的社会存在仁、义”的说法也是成立的。社会有道,就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显然这样的社会中会有很多人做正确的事、会有很多人坚持正确。但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也就是仁和义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有道,因为即使是大道废了,在一个无道的社会中也会有正确的事,也会有人会坚持正确。所谓社会失道,就是这个社会消耗的道要大于获得的道,由于道的入不敷出而导致社会无法向上发展,而是衰退,甚至崩溃。但是一个衰退或崩溃的社会并非没有正确的事和正确的人,仁人志士在乱世反而显得更加突出。所谓乱世出英雄,但乱世出英雄不意味着太平社会就没有英雄。因此,简单从社会中有没有正确的事和坚持正确的人来判断这个社会是否有道是不准确的。即使是大道废了,社会失道了,社会中还会正确的事和坚持正确的人,也就是还会有仁和义。而通常的情况是,混乱社会中存有的仁和义恰恰又是稳定乱世、并最终结束乱世的主要因素。
   同大道与仁义的关系相类似,智慧是一个正面的概念。尽管小聪明总是适得其反,但智慧这个词所代表的并非小聪明,而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大智大慧。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大智大慧的出现也不一定就带来好的结果。很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是,更大的坏事会随着大智大慧的出现而出现。这是俗话中讲的魔与道的关系,无论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的都是正反双方相互的较力和斗争。正是因为有大智慧的存在,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做坏事就一定要有超过大智慧的“大伪”才能做成。低级别的坏事,小打小闹的恶行无法生存于有智慧的社会之中。反过来说,一个社会中出现了大的坏事也并不能说明这个社会中不存在智慧,反而可能说明这个社会有大智慧存在。因为如果在一个智慧程度很低的社会,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做成坏事,那些做坏事的人谁还会费心费力地去设计大的骗局,设计“大伪”呢?因此,智慧和大伪,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但它们却会相约出现在社会中。正如上一段中的社会失道和仁义一样,它们一个负面,一个正面,但是会同时出现。由此看来,完全对立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必然转换关系。
   将上面两段所阐述的规则运用到更为具体的社会事例中我们会看到些什么呢?假设有一个六亲不和的家庭,现在我们要问这样的家庭里会有亲情吗?也许你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可不是嘛,都六亲不和了,哪里来的亲情。可是如果你马上想到了上面两段的讨论就会觉得刚才的第一反应是有问题的。的确,六亲不和是一个负面的事件,而亲情,也可以说成孝慈,是一个正面的现象。根据前面两段的讨论,一个正面的事件和一个负面的事件之间却可能存在着必然的转换关系。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会很肯定地说:一个六亲不和的家庭中一定存在着亲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正反两方的相互联系,这样的联系不能反过来推理到两个正面事件的相互关系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六亲不和家庭一定会存在着孝慈就反过来说一个六亲和睦的家庭就不存在孝慈。显然,六亲和睦的家庭中是一定会有亲情、会有孝慈的。于是,我们得到这样一个推理,那就是我们无法通过这个家庭中亲情的存在推知这个家庭是否是六亲和睦的。两个正面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不一定的,而正反双方的联系反而是确定的。
   如果对六亲不和的家庭里存在亲情的说法不那么认可的话,我们还可以看看更大一些的团体所显现的这种正反事件的确凿关联是什么样子的。国家是一个比家更大的人的团体,而国家昏乱是一个负面的事件,在国家昏乱的这段时间还会有忠臣良将吗?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历史给了我们无数的事例。商纣时期的必干、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末的袁崇焕,国家越是昏乱,忠臣的故事就越惨烈。在国家昏乱这个负面事件和忠臣这个正面现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然而,尽管我们知道许多即将崩溃的国家会出现忠臣,那也不能说明忠臣只会出现在昏乱之国。周武王时代有周公,贞观之治时期有魏徵。我们不能从有忠臣这个现象来推知那时的国家是否昏乱,但是可以得知是,昏乱的国家中一定会有忠臣。
   以上的四组讨论所要说明的由人组成的社会中存在着与我们的直觉想象相违背的一些逻辑关联。大道废了的社会中还会有仁和义,大智慧主导的社会中会出现大骗局,六亲不和的家庭中会存在亲情,昏乱的国家之中会有忠臣。这几个逻辑关联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其前提都是一个社会的状态,这个社会可大可小,可以是家庭、组织、乃至国家。这个社会的状态可能是负面的(大道废、六亲不和、国家昏乱),也可能是正面的(智慧出)。而在这个正面或负面的社会状态中都存在着与这个社会状态相反的事件或现象。如果用更加抽象一些的概念来概括上述讨论,我们可以说无论一个事物处于何种状态,它之中都必然会存在与之完全对立的因素,而这个对立的因素又是事物胜极而衰、或否极泰来的根源所在。这样的概括很像太极图所表现的观念,可以被看成是太极图的文字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