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王琦:坚持按两个长寿穴一个月,你就知道有多神奇!

 昵称49216919 2017-11-11

▲王琦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本文指导专家之一。

导读

1、涌泉穴。涌泉穴养生法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

1元抢订酒店,去哪儿更划算
广告
图片

2、足三里。唐代名医孙思邈活到140多岁,他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指导专家:

王琦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谢衡辉 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范美丽 济南市儿童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倪正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来源:健康时报

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

1

一个是:涌泉穴

展开剩余92%

涌泉穴养生法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在《苏东坡文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

中医认为: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

1、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

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若能长年坚持,自然会增强肾脏功能。

2、缓解手脚冰凉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老年人常常阳气不足,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腰膝酸软、心慌、气短等症状,这时要开始给肾“加把火”,不妨没事常搓搓涌泉穴。

用手掌快速揉搓涌泉穴,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手脚冰凉的症状减轻。

3、舒解郁闷、增精益髓

气郁体质的人情怀不畅,闷闷不乐时间久了必然会阻滞血液的运行。按摩涌泉穴,可以让大脑的左右半球产生兴奋和抑制,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有效调节,并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人的体力和精力,使气机郁滞的状况得到缓解。

2

一个是:足三里

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有一长寿之人万兵卫,有174岁高龄,其妻有173岁,其子153岁,孙子105岁,个个精神很好,健步如飞。德川将军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唐代名医孙思邈活到140多岁,他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常灸足三里,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代表穴,也是最重要的长寿穴之一。

中医认为,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则能担此重任。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

1、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四总穴歌》中说:“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说,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都可以通过足三里穴来摆平。

如果产生了便秘、口臭,伴有头昏脑涨的情形,一般是胃热太盛了,需要从胃经泻去亢盛的胃热。建议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

2、补脾健胃、补中益气

中医养生认为,按摩足三里穴位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功效。

每天坚持刺激,每天饭前饭后各半小时的时候按两侧足三里穴每次至少揉3分钟,可以左右交替着刺激。

3、促使孩子长个

家长多给孩子按摩足三里和涌泉穴,可以增加经络的运行和人体全身气血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的发育,促使孩子长个,每天可按3~5分钟。

4、防早泄

足三里对于经常感觉疲惫、怕冷、气力不足甚至容易早泄的男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穴位。常按摩此穴,有助于男性补阳、防早泄。

tips:足三里按法有讲究

这个穴为什么叫“足三里”呢?

其实,“里”通“理”,就是管理、调理的意思。足三里可以写作“足三理”,意思是可以通过这个穴对身体进行多种多样的调理。

“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

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

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延伸阅读】

阎润茗:隔姜灸足三里穴,这个长寿方法你真应该知道

阎润茗 全国名老中医

1921年生于天津,l942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师从赵树屏、李春萱两名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地区)。历任北京西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资深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导读

笔者已过耳顺之年,经用隔姜灸足三里穴,3个月左右,自觉体力明显增强,在工作之余,不但能用较多的时间读书、备课、 参加社会活动不感到疲倦,而且睡眠、饮食亦较灸前香甜,且精力充沛不易感冒。

来源:《燕山医话》

灸取于火,火性热而属阳,其性走而不守,善入脏腑。灸条或灸炷用艾绒制成,取其辛香之性,以通十二经络,理气和血。古人用灸法来治疗疾病的记载很多,灸的作用不但能治病,而且对人体有突出的保健作用。过去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使该处常有灸疮。 因古代多用直接灸,灸后要发灸疮,故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

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证明艾灸足三里穴,确有扶正祛邪、益寿延年之功。如患有“心痛”证(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过每日隔姜灸足三里穴三壮,10天后疼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长期施灸后,不但使“心痛”症状消失,且能恢复正常工作。

一哮喘病患者,每至春秋两季即哮喘发作而住院治疗,已五、六年,经用隔姜灸足三里穴之后,至春秋季节,发作明显减轻,不但不需住院治疗,而且能坚持全日工作。

笔者已过耳顺之年,进人老年人行列,虽能坚持工作,但在工作之余,即感全身疲倦乏力,如再参加其他脑力劳动或社会活动,则有力不从心之感。经用隔姜灸足三里穴,3个月左右,自觉体力明显增强,在工作之余,不但能用较多的时间读书、备课、 参加社会活动不感到疲倦,而且睡眠、饮食亦较灸前香甜,且精力充沛不易感冒,说明灸法有补阴益阳、通畅经脉气血的作用, 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下合穴,“合治内府”, 有扶正培元,袪邪防病的作用。《千金方》记载“灸五百壮,少亦灸一二百壮”。灸之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

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5%。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解放初的35岁,增至70余岁,而且可以预期,这种递增率还将不断提高。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然而延缓它的进程则是完全可能的。如能坚持应用祖国医学中的保健灸法——隔姜艾灸足三里穴,确能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健康时报、燕山医话,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微信):18602018762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5911051605

内容合作请加微信:18602018762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