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朴: 儒家教育理念的最大特色

 愚然楼 2017-11-12


 

祝贺“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国际研讨会”的胜利召开,祝贺岳麓书院建院1020周年。衷心希望我们在这座幽静山庄小小集会上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引起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大大注意,注意到教育这一种人类完成自我的手段,远比其他种种保存自我的经济,分裂自我的政治,来得更为重要;注意到教育是人类的永恒的第一需要,是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永恒的第一手段。从而使人类进入良性发展,使万国能以和平共处,使地球得到安宁,使世界实现大同。

 

中国是公认的教育之邦。海外华人子弟在学业上的刻苦和成绩,也有口皆碑。这种荣誉,不能不首先归功于儒家的教育理念,归功于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和儒家教育理念的最大特色,在于以“成人”为目的。孔门的教育内容凡四科,所谓的文行忠信,都是着眼于“成人”,即培养所有的人都来成为真正的人或完全的人。一般多以为,教育为的是使人增长知识和智慧。某次樊迟问智,孔子曰知人。可见在儒家看来,所谓知识和智慧,不是别的,主要便是知人。这个“知人”,不止是知道别人、了解别人,更主要的是在知道怎么样才算得上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知道了这一些,便谓之知;做到这一些,便可以谓之仁了。

 

大家都知道,孔子不进行技术教育。这固然由于他知道自己不如老农老圃,更主要的恐怕还在于,他认为,这些只是小人之学,而不是大人之学。他主张,人人都应该首先立志成为“大人”,大写的“人”;行有余力,再专心于别的东西。我们都能看得出,技术固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用的本领,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不知道如何做人,技术便很容易成为有害的手段;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如此,整个世界亦复如此。

 

孔子的这套教育理念,在现实社会中,未免显得迂阔。再加上另外有许多迂阔的政治经济主张之不被理解,所以孔子会有“欲居九夷”和“乘桴浮于海”的牢骚。但正是这个牢骚,却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有关华夷之辨的理论财富。


华夷或夷夏,相当于今天所谓的民族问题。但孔子和儒家所理解的华夷,不是种族的区别,也不是地域的区分,而是文明和野蛮的不同。所以《论语》上的记载是这样的∶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陋就是野蛮。君子居之,化野蛮为文明,也就不陋了。这个思想,在《春秋公羊传》里有所发挥,后来韩愈总结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原道》)康有为注《论语》时也说“夷狄而有德,则中国也;中国而无德,则夷狄也。其始夷夏之分,不过文明野蛮之别。”陈寅恪写《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更用史实证明道∶“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


应该说,孔子和儒家对夷夏的这种理解,正是他们的教育理念的推广和运用。因为他们相信,成人、未成人和不成人的区别,或者说文明和野蛮的区别,正在于教育。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变为成人,也只有通过教育方能“成人”,更必须通过教育成其为人;种族和地域,在此是无关紧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论调当然也不失其为迂阔。而迂阔当然不如适时那样走运。但是,迂阔和适时都不是绝对的,而且,迂阔往往比适时包含着更深的真理,因而比适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站在21世纪门口的我们,不是已经比起上两三个世纪的前辈们,对这一些有了更多的理解了么?                


1996825日,岳麓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