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

 Confucius365 2017-11-12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精明商人和投资大师的共同选择

财神到年画

在一个东西减价的时候买它,就算当时的单价还是比较贵,但是这个东西的价格已经低于它的应有价格; 在一个东西涨价的时候卖它,就算当时的单价还是比较便宜,但是这个东西的价格已经高于它的应有价格;

范蠡和白圭认为,'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强调商人要善于捕捉商机,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买进卖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一旦发现买卖的时机,要'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当机立断。

案例1白圭'时断'与'智断'

魏文侯时,国人注重农耕,白圭则重视时机的变化。粮·食丰收时他买进谷物,卖出丝漆。待蚕丝上市时他就大量收购蚕丝,售出粮食。他曾说:'做买卖,要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有计谋,如孙膑和吴起那样善于判断,还能像商鞅执法那样说到做到。'这段话,把他掌握贱买贵卖时机的'时断'与'智断'阐述得极其透彻。白圭凭着这套经营谋略,家累千金。

案例2范蠡齐国经商

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海畔,自称“鸱夷子皮”。范蠡主营海盐、蚕丝生意,此外还大量经营人们生活生产必需的铁器、木器、陶器、粮食等。遇到农业丰收之年,粮价跌落时大量地收购储存粮食。等到农业受灾之年,再把储存的粮食,以平价出售给周边的国家或平民。经商赢利之余,平抑了物价、打击了奸商、解了国家的燃眉之急,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誉。几年时间,范蠡积资数十万,成为当地的巨富。范蠡向来怜贫恤苦,仗义疏财,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案例3巴菲特对“烟蒂股”的投资

巴菲特是“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1951年大学毕业后,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股票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精明商人和投资大师的共同选择

投资大师巴菲特

案例4巴菲特对《华盛顿邮报》的投资

1973年,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每股价格从最初的6.50美元下降至每股4美元。巴菲特认为,它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巴菲特购买了价值为1060万美元的股票;之后的两年,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下降,巴菲特的投资总额也从1000万美元下降到80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价格在1976年一直低于巴菲特的收购价格。现在,巴菲特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价值总额超过10亿美元。

选择产品是贵还是贱,前提是它本身是有价值的,其次买入的价格小于它的价值;卖出时的价格大于它的价值。 道理通俗易懂,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

时贱而买,时贵而卖-精明商人和投资大师的共同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