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子评改】崔成岐作品点评 特约评改人:刘成

 jiyun1972 2017-11-12






  特约评改人:刘 成(中国书协理事、吉林省书协副主席、2010—2011年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崔成岐 节临《好太王碑》 规格70cm×95cm


  崔成岐作品评语:崔成岐近年在隶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吉林市的重点书法作者。此作(如图)为节临东晋《好太王碑》,作者能够准确把握《好太王碑》的整体结构、章法,特别是对于字形的把握比较精准,从而有效地捕捉到《好太王碑》古朴、稚拙、多趣、可爱的个性与对比夸张、强化多变的风格特征。此作虽然是临摹作品,但是在章法布局方面灵活多变,主要部分字距、行距比较紧密,可谓密不透风,以点带面的构成,整体感比较强。左侧拼接字的比例缩小,与落款组合成一个整体,空灵、舒朗,与主要部分形成对比,可谓疏可走马。如果平时临摹就以创作的心态去有针对性地汲取所需要的东西,那么临摹就会富有成效,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好太王碑》最难捕捉的不是字形,而是大朴不雕、古拙奇巧、憨态可掬的气象与气息,崔成岐在这方面有所感受并能够有效地应用到作品中。

  《好太王碑》线条看似粗细匀一、圆头圆尾,但其中所蕴含的力感必须用以往临摹实践所积累的感受加以强化,比如金文《散氏盘》的线条力感、隶书《石门颂》的线条动态,这样才能解决《好太王碑》本身所蕴含的奇崛、古奥、沉实的风格表现。崔成岐作品在这方面需要加强训练。

  古人有云:“书法章法应互相咬合,上下顶接,左右穿插,前后呼应。字之大小不必相同,顺随其形。古朴天成之作,今人但知大小一律为字法,既非自然,亦不能变化,非古法也!作篆隶楷书力避布算,行草自能随意天放,学者不可不记。”崔成岐此作,章法布局虽有变化,但字势皆一律向右下倾斜,略显雷同,有布算之嫌,应加以注意。



经典解读


《好太王碑》拓片



质朴古厚、雍容博大、奇拙可爱的《好太王碑》


■刘 成


  《好太王碑》是书法名碑,现立于吉林省集安市。《好太王碑》书法初看非隶非篆,亦楷亦隶,然细细品读,其书自由平和、和蔼可亲,如童颜含笑、憨态可掬,平拙处更有生机,方正平稳中求奇巧变化,是最接近自然原生态,又最容易与其他风格或书体进行杂糅转换的优良范本。

  《好太王碑》有明显的古篆籀遗风,类于篆、隶、楷之间的过渡书体。其结体古奥,直承汉隶,有楷意,属于隶书范畴。《好太王碑》憨拙中求趣味,注重字内空间的营构,有包容万物的博大气象。《好太王碑》有博大雄浑、生动感人之神容,气象、气息之古厚,取法之奇奥,上可追篆籀之源,下凝汉魏笔法。

  《好太王碑》从表面形态看均为圆笔,粗细变化不大,主横和捺均不设蚕头雁尾,竖画亦是藏头护尾,有竖钩的地方,也将竖钩化掉,变成简法的竖画。《好太王碑》线条虽无任何装饰,但其点画疏散恣肆、质朴无华,使人感到圆浑凝重、苍茫劲健、骨力内含,能给人以遒古沉着、气静神凝的美感。《好太王碑》起笔圆劲饱满,行笔迟涩沉实,转折处婉通而有力度,笔锋通过不断地提按以及中锋与侧锋的转换加以变化。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立体感极强,虽没作过多变化,但节奏感依然强烈,造成极强的视觉效果。

  《好太王碑》结构平中寓奇,结体方正饱满,布线疏朗匀称,字形基本都呈方式,笔画撑满四角,没有舒展飘逸的笔画,行笔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力求整饬而不伤于呆滞。字形多重心下压,给人以凝重朴厚、气象雄浑之美。《好太王碑》无意之中夸张变形、强化或弱化某一个局部,与我们临习唐楷的结体习惯极不协调,而正是这种出奇,赋予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好太王碑》整体章法既得力于疏简开张、跌宕奇逸的结字方式,也得力于自身独有的雄伟宏大的体积和粗砾斑驳的石质。

  临习《好太王碑》要有一定的其他书体或范本的临摹基础与实践,要注意篆籀绞转用笔。注意转角曲折的处理,方圆并施。“圆笔用绞,方笔用翻”,注意中锋与侧锋的不断转换。

  《好太王碑》临习的初级阶段需要解决的是用笔和结体。此碑与以往的汉隶经典相比,其趣味性远胜于法度,临习时不必斤斤计较于点画。我们临摹的目的是用来创作,意临是从笔法、墨法、章法、结体、节奏诸方面加入个人经验与理解,并更好转化为创作的有效途径。


刘成示范作品

节临《好太王碑》四条屏 规格180cm×70cm×4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