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病不诊脉,却依然能获得疗效,为啥?(荐读)

 走路的乌鸦馆藏 2017-11-13

导读: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获取诊断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较简单不需诊脉,甚至不需详细问诊也可以做出判断。

诊病不诊脉,却依然能获得疗效,为啥?(荐读)

为什么许多中医师诊病不诊脉,却依然能获得疗效呢?

诊病不诊脉,却依然能获得疗效,为啥?(荐读)

也许还有人会问,既然脉诊这么重要,但是为什么许多中医师诊病不诊脉,却依然能获得疗效呢?道理很简单,就像西医诊断疾病,即使没有把所有的仪器检查都用上,也往往能做出判断,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获取诊断信息的途径是多方面。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较简单不需诊脉,甚至不需详细问诊也可以做出判断。

1

例如,学生中有人感冒了,因在同一季节、同一人群,感冒一般有共性,所以可以做出判断。又如:天气突然变冷容易感受寒邪、下雨天容易感湿邪等等,这些都是共性问题。但是,当病情复杂的时候,脉诊往往能够为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这点在历代名医医案中有许多精彩的描述。不过,也有一些医生对此不以为然。有一位医生在许多场合公开说:“我看病从来不摸脉。”他说的是实话。后来,我研究了他的处方,80%以上都是由大黄、黄芩、丹参、地鳖虫等几味药组成,既然所有的病都吃同样的药,说明他根本没有辨证,诊不诊脉当然就无所谓了!

2

曾经有一位同事对我说,有时候诊脉之后写不出是什么脉象,我对他说:“这不见得是坏事,说明你已经找到感觉了。就像有时辨证辨不出来,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当你熟悉二十八脉的特点,而且诊脉过程认真体会之后,就会发现有的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脉象在二十八脉中找不到相吻合的,于是便有可能写不出是什么脉。例如,当你熟悉掌握了什么是“弦脉”之后,如果所诊的脉象不具有“弦脉”的特点,你肯定不会随意写上“弦脉”。相反地,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弦脉”,在填写病历或四诊信息时可能就会随意编一个脉象,或“以证测脉”,如:为了辨肝胆病证就写“弦脉”,为了辨表证就写“浮脉”。

3

我有一个学生花了3个月的时间在临床收集了100多份病例,我看了以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是“弦脉”,所以我告诉他不能用。他觉得很委屈,问我为什么?我反问他:“100多份病例全部是‘弦脉’,这样的病例能用吗?”他被我问得无言以对。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论文的内容是有关冠心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结论的其中一点是,“涩脉”是冠心病血瘀证的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为从中医诊断的角度看“涩脉”的主病是血瘀证,所以这个结论在字面上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为了验证该研究中脉诊的可靠性,我问他:“涩脉的脉象特点是什么?”该生回答不上来。可见,他所谓的“涩脉”是“猜”出来的,因为要辨为血瘀证,所以就猜测患者是“涩脉”。

4

类似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但这样一来,也就难怪中医脉诊的价值大打折扣,中医诊脉的水平就理所当然地一代不如一代了。话说回来,脉诊的技能需要一定的积累,相信每一个初学者都希望学好脉诊,但需要一个过程,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功到自然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