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成清书法

 魑魅魍魉tsj5z6 2017-11-13

    成清的作品有一种中国传统文人式的纯粹本色,这是他受传统经典文化长期熏染的结果。他在文史素养、书学理论与书写实践之间,找到了可以相互融通的方法——这也许就是他奉行不悖的“不离古、不泥古”。

  “不离古”,是要从中提炼历史的精粹和神韵,以求书风的雅正;“不泥古”,强调的则是本心的护持,追求的是鲜活生动。他的书法涉猎行、草、隶、楷,而以行为主攻,筑基米芾,上溯“北海”和”二王”,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荡溢着一股“浩然之气”,正是这种学书方法的结果。

    字法的严谨和匠心是成清的最大亮点。他的字可以说字字有来历,主要立足于王羲之、米芾和李邕,但又不是寻常意义的“集古字”,始终与他们若即若离。这种若即若离表现在“集古字”基础上对字法中“势”的延伸。他强调发挥单字的展蹙之势、轻重之势、收放之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势”实际上是在字中突破平正,展现一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字的“精神挽结”处,也是立足于传统而突破传统的地方。《书谱》有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一个书法家获得成功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而“务追险绝”可视为现今培贵所追求字“势”的最佳注脚。在字法上“尽精微”、“成体段”是使任何一个开一代风尚的书法家所必备的面目之一,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无不于此。成清多年以一种苦行僧式的虔诚、不囿于时风的勇气和“止于至善”的理想默默地耕耘于斯,体现出学者的严谨与厚重。

    成清的书法中有几种极富个性、蕴含新意的笔调,未来或有可能逐步转化成他具有标识性的笔墨语言,最有代表性的是横画起笔、撇画的收笔和点画的雁尾收笔等等。这些富有情调、动人心弦的细节是经过长年提炼而得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