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园记》喧嚣中的幽院——南宁万科悦府

 妖怪阿菲 2017-11-13


前言概况



     回溯根源,因项目景观创作面积之局限,及设计师对传统园林之喜爱,首个袖珍中式园林展示区于南宁的西城跃然而出。别墅重在庭院,且庭院愈小而愈求其精。故,在有限空间里释放想象,在中式园林中延续古典精髓,成为创作团队关注的两大核心。后经苏州溯源之旅,结合多番文献研读,第一版方案草图终于留园茶馆中悄然出现。

设计思路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

——袁枚《随园记》

平面图

    因项目位处地铁口,为规避熙攘人流与嘈杂环境的影响,创作团队在整体设计中界定出敞亮的前厅、围合的中庭,以及静谧的后院三个核心空间。整体景观序列呼应建筑及室内空间,昭示出收放有致、交互渗透、虚实结合的景观空间形态。

“深宅大院”隐于繁华都市里,院内松迎客来。


     由此,游人入园,先浩浩荡荡领略一番礼序前厅,后折折返返囿于流水叠石,再顾顾盼盼流连于幽深小径。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然也。  


    通过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将园林九境礼、承、转、引、赏、隐、合、探、幽,融于此园,与销售中心需要具备的展示、礼仪、接待等功能结合设计。



    将框景、障景、夹景等园林手段,运用于入口,廊道、坊,园路和后院之中,一步一景,步移景异,同时将室外景观与室内观赏感受相结合考虑。


   


设计师通过跌水、流水,水上之坊、竹径通幽、月门、青松绿竹置石等设计创造了多个不同层次的院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多重体验和感受,不同院子的空间序列形成不同的景致,在层层院子游走观赏间寻求都市喧嚣中内心的宁静。



    从入口的尊礼到内部的营园到细节的匠心,是空间布局、空间序列、空间节奏和张力以及设计细节的综合思考。从空间及尺度的研究与设计,到每个石头的挑选与每棵植物的布置,都凝聚了设计师的思考和心血。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嫣红开遍,良辰美景奈何天!

用对偶展开空间关系。园子是外,形式感复杂,建筑是内,呈现现代。建筑内,是我们的现代生活,建筑外是我们内心向往的山林野趣。使人不出城郭,尽享山林之趣。


置石篇



    所谓“寸石生情”既利用园林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自《禹贡》开始,《南史》、《旧唐书》到《素园石谱》均对园林置石有记载,唐朝癖石之风甚盛。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

来源网络图片

夫识石之来由,询山之远近。石无山价,费只人工,跋蹑搜巅,崎岖挖路。便宜出水,虽遥千里何妨;日计在人,就近一肩可矣。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皴合掇。多纹恐损,无窍当悬。古胜太湖,好事只知花石;时遵图画,匪人焉识黄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块虽顽夯,峻更嶙峋,是石堪堆,便山可采。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利名,近无图远。  ---《园冶》


选石

传统园林以太湖石为上,玄奇古怪做孤石观赏,平庸朴实做叠石造山,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趣是古人造园初衷,为延续传统,做足味道,团队先赴江苏太湖挑选,由于路遥价高,失望而终,后听闻广西、贵州一带产地,名为“类太湖石”,甚喜而归。

广西来宾沿途美景

选定石材样式

过程:精挑细选、石材装车、货车沦陷、山地情趣(感谢秦一天在山守夜挑石)

置石

过程记录

    置石最重要的是匠人,邀请从业30年之余的老匠人,从选石到叠石,老师傅与设计师一起运用传统园林中特置、对置和散置等手法,形成立峰与溪流、 攒三聚五、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并加以山石器设、山石花台,松柏交翠益彰的诗情画意。


理水篇:


    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经典的中国园林中,理水方式皆具有巧妙的对比,如有池如镜,也有瀑如帘,一动一静,以符合园林最终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手绘施工图(三台三折,缓急有致)

驳岸跌水实景图

   水本无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而在山石交错、潺潺流水之间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