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为什么诸法如梦?-反思 “印顺法师”

 弘护正法 2017-11-13
《大智度论》:为什么诸法如梦?

按语
       诸法如梦是佛法中非常著名的譬喻。按照佛法的基本道理,凡夫境界就是在梦中,看似一切皆真,其实都是梦中的虚妄分别,只不过因为梦太逼真,凡夫都执着为真,为此有对自我、众生界的执着和器世界的种种执着。这种梦是累生累世连续做的梦,因为即便一期生命结束,但因为有六道轮回转世,梦一场接着一场。
       凡夫不能自己从梦中醒来,只有佛陀及一切大小乘圣人不同程度堪破梦境,见得真实。因此,他们的使命,便是入众生的梦境之中,努力度化我们,或者说尝试唤醒我们。因此,佛法就是一种启发式教育,分为教法和证法:他们以善巧方便的语言、行为等来启发我们,告知我们在梦中的事实,即梦的本质及梦的原理,这称为教法;并给予方法指导,教我们如何从梦中醒来,这称为证法。
       诸法如梦的道理,与电影《骇客帝国》的理念类似,在那里,人们活在Matrix的信息世界之中,只有有人发现真相,才能逐渐引导其他人觉醒,才有可能回到真实世界。但我们的敌人,不是那些有形的人,而是我们的烦恼和执着,学修佛法就是以戒定慧三学,慢慢减弱烦恼,逐渐断除烦恼,消减执着,等堪破虚妄,才见道或证得真实,再逐渐修证,日益趋向佛陀的智慧境界。

大智度论·卷第六(节选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人亦如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实,亦复自笑。以是故言“如梦”。


    复次,梦者眠力故,无法而见;人亦如是,无明眠力故,种种无而见有,所谓我、我所,男女等。


    复次,如梦中无喜事而喜,无瞋事而瞋,无怖事而怖;三界众生亦如是,无明眠故不应瞋而瞋,不应喜而喜,不应怖而怖。


    复次,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复所闻见事多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人亦如是,五道中众生,身见力因缘故,见四种我:色阴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实智慧觉已,知无实。


    问曰:


    不应言“梦无实”!何以故?识心得因缘便生;梦中识有种种缘,若无此缘,云何生识?


    答曰:


    无也!不应见而见,梦中见人头有角,或梦见身飞虚空,人实无角,身亦不飞,是故无实。


    问曰:


    实有人头,余处亦实有角;以心惑故,见人头有角。实有虚空,亦实有飞者;以心惑故,自见身飞,非无实也。


    答曰:


    虽实有人头,虽实有角,但人头生角者,是妄见。


    问曰:


    世界广大,先世因缘种种不同;或有余国,人头生角,或一手一足,有一尺人,有九头人,人有角何所怪?


    答曰:


    若余国人有角可尔,但梦见此国所识人有角,则不可得。


    复次,若人梦见虚空边、方边、时边,是事云何有实?何处无虚空、无方、无时?以是故梦中无而见有。


    汝先言:“无缘云何生识?”虽无五尘缘,自思惟念力转故,法缘生。若人言“有二头”,因语生想;梦中无而见有,亦复如是。


    诸法亦尔,诸法虽无而可见、可闻、可知。如偈说:


    “如梦、如幻、 如揵闼婆;一切诸法,亦复如是。”


    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梦”。

 

——(CBETA, T25, no. 1509, p. 103, b29-p. 104, a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