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提问技巧例谈

 GXF360 2017-11-13

◎胡和春

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见,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和对学生反馈的有效引导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的有效途径。教师如何运用“提问”来有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更明晰、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课堂教学中问有方法、问无定法、问法相通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只有善于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使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下面以初中语文八年级钱梦龙老师执教《死海不死》片段与小学语文一位特级教师执教二年级《从现在开始》片段作比较,两位老师七次提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死海不死》提问摘要(八年级)

1.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

2.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

3.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

4.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

5.那你为什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别的什么说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

6.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样想的?

7.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

《从现在开始》提问摘要(二年级)

1.动物们的共同感受用一个字概括?具体体现在哪里?

2.“叫苦连天”的苦,苦在哪里?

3.看见动物们熬夜熬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走起路来像醉汉一样东倒西歪,猫头鹰会神气地说什么,怎么做的?对同桌说一说吧。

4.这神气的猫头鹰,真让人受不了啊,小动物们,这7天你们过得怎么样呀?

5.袋鼠当大王时下令动物们站起来,苦练跳的本领吧!这是怎样的苦?

6.“叫苦连天”的苦与“苦练本领”的苦有什么不一样?

7.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苦的情景?

相同点:

1.都是追问的形式。一课围绕“知识小品”追问;另一课围绕“苦”追问。

2.问题逐步降低,由抽象到具体。

不同点:

1.提问目标要求不一样。八年级按第三学段的要求弄明白文体特点;二年级按第一学段要求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提问难度不一样。八年级提的问题“知道吗?怎么知道的?是这样吗?怎样想的?”等推理性的问题;二年级提的问题是“苦在哪里?两种苦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苦的情景?”等直接性的问题。

3.提问的语气不一样。八年级针对的是十五、六岁的少年,用的是“你”这人称;二年级是针对七八岁的儿童,课文又是童话,用的是“猫头鹰、袋鼠、小动物们”这些角色体验称呼。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可以看出:

问而有法。教学问答活动的提问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些角度的选择必须体现几个法则:1.立足文本。只有充分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才能走出文本,才能作更有效的拓展训练。2.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只针对少数学生甚至个别学生的都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的广泛参与、主动思考、自由发挥是答问的过程。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任何一种问的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提问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问无定法。教学问答活动的提问的方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方法,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地使用、选择适用于学生的问题。

问法相通。问法本无优劣之分,也没有一定的使用标准或服务对象,没有听说什么内容用什么问法,什么问法对什么学生有效,也正因为这样,问法才有了生命力。一种问法各个学科、每学段都适用。比如,追问方法大学课堂教学适用,中小学教学适用,就连幼儿教育也适用。

但是不管什么问法,最重要体现提问有效:

问得精一点。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经过精心地筛选,问题提得得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之选择不当,有时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

问得好一点。好的问题会重新架构和定义问题,能够挑战你的思维。它们会给我们的假设泼上一盆冷水,逼迫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并激励我们去学习和发现更多的东西。它们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好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也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欲望: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要思考一下,回答一下。

问得广一点。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和要求,大胆改革,变由教师传授为主为由学生提问为主。有人认为,学生学“答”最多是“青出于蓝而止于蓝”,而学生学“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问得广答得多照样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面提问、反面提问、侧面提问让学生养成了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

问得细一点。有的老师一涉及提问就犯愁,生怕扣上满堂问的帽子。“疑问疑问,有疑便问”,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所以课堂的开始首先要提出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当然问题也不是一次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有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容易回答,课堂上会出现冷场现象。这时教师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从多方面启发学生思考,效果会更好。

问得简一点。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富有戏剧色彩的片段都是围绕着一个简单的问题展开的。教师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简洁明了,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内容进行粗略的观察,获取显性信息。

一位专家说:问有方法是走向问无定法的前提,问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

不同层面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

怎样提问是关键,是个技巧问题,要讲求艺术,怎样提出问题最好呢?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因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情景而异,也因不同层面的学生而异。这就要求授课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精心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是生动的充满乐趣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学习语文知识增长技能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设置各种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

在教学中我时刻讲究提问的方式,采取多样的提问效果较好,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漫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技巧[J].唐维益,邓玲.读书文摘. 2016(16).

[2]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J].仇忠亮.校园英语.2015(32).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陈文豪.中学教育. 2013.

胡和春,特级教师,福建龙岩市教育局语文教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