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差异适应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GXF360 2017-11-13


◎汤文贵

一、基本理念

“差异适应性”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组织的形式、教学评估的标准等方面均是多维度的,以适应师生的差异需要,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教学模式。

“差异适应性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尊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得到充分的升华和提高;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差异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足。

“差异适应性”教学模式理论支撑有:

1.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2.多元智能理论。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根据加德纳理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和针对性的指导。

3.因材施教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思想理论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实现。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其潜能。教育应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学要尊重“四性”: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人价值观。

二、操作流程

语文“差异适应性”阅读课教学模式流程如下:

(一)情境创设,呈现目标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2.围绕问题达成目标

(二)启发探究,把握整体

1.抓“主问题”进行阅读设计

2.抓“自学方法”进行阅读推进

(三)研习语言,突破重点

1.品味一句:分层解读

2.品读一段:分层训练

(四)系统小结,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对文章立意展开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课堂小结。

语文“差异适应性”作文课教学模式流程如下:

(一)情境创设,确定文题

1.选取与作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教师导入,引出文题,确定写作范围。

(二)研读材料,感悟体验

1.学生研读作文题目(或材料),领会写作意图。

2.学生联系自身体验,激活写作思维。

(三)对话交流,讨论构思

1.学生分组交流,每人作专项发言。

2.谈写作思路,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对这些构思给予补充或质疑。

(四)筛选组篇,自由写作

1.学生自主筛选写作材料,完善构思。

2.理清思路,学生开始自由写作。

(五)互评互改,吸收借签

1.老师给出写作评价标准,学生互评互改。

2.学生认真思考评价意见,并借签别人的成功之处,修改自己的文章。

(六)师生点评,自改完善

1.点评方式:①让学生上讲台评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作评价交流。②教师作总体评价,学生分析得失。

2.学生再次修改作文,至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教学策略

1.组织教学策略。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交替进行。学生的交流活动既可以在一个环节内交替(如“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的交替进行),也可以是几个环节的交替进行。

2.教学情境化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努力使教学内容的背景化、过程化、新颖化、应用化。

3.教学差异化策略。差异适应性教学思想贯穿模式始终。目标确定有差异、教学活动设计有差异、小组合作成员有差异、交流展示有差异、反馈评价有差异。

4.教学探究的策略。如:预留问题,对学生观察和提出的有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因受教学时间限制可将其预留,作为课后学生专题研究的内容;合作学习,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提高探究效率;必须充分相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活动必须有老师的引导,但引导是方式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内容结果的预告。教师要在学生既感困难又不至于遭受挫折时引导,而且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进行引导。

四、教学评价

在运用模式的过程中,对课堂效果评价,可采用多种策略,如:延缓评价、激励评价、超我评价(暗示学生重在超越自己,而不是别人)、多变延伸评价(对半对或全错的答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书本中去寻找信息源,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调整信息差,并适当组织讨论,对残缺和错误的答案进行修正和补遗)、多元评价、多层次评价。

全班交流过程教师反馈评价,要做到三个层次:

1.学生回答准确,如何以简单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考引向开阔与深入。

2.学生回答不准确,如何启发学生回答准确或启发调动其他学生帮助思考。

3.学生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五、适用条件

该模式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可分为现代文、文言文、诗歌、戏剧等阅读教学,不同的文体可有不同的侧重点。至于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属于这一模式行列。要运用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立体自主学习、多层目标达成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应不同学生差异的适应性教学模式。它从学生差异出发、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注重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感情经验,注重活动,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挖掘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

2.模式的顺序环节应是灵动的。模式各环节先后顺序是灵活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性,教学中的“节外生枝”需要教师有纯熟的教育技艺,对教材达到熟知化的程度。

3.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该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信息源、教材、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课型(运用问题预留策略使课内外衔接)都是开放的。

4.师生应是同步发展的。该模式的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为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促进,精神、知识在建构中共同发展。真正贯彻了教师靠自己的学识力量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教育理念。

汤文贵,湖北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