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

 GXF360 2017-11-13

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施途径

◎王 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思维活力,在学科知识积累进程中不断收获智慧和能力,这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只有把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本质,才能以积极正确思想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只有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改进教法,注重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拓开学习视野,激发创新能力,才能达到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摆正积极态度,引导学习兴趣

提升教育效果,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其有爱好学问的兴趣。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意识到教师身上责任,以积极心态投入对每个学生关注,引导兴趣,培养爱好,激励成长。

如,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为能激发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理解和感悟,强化对亲情认识,可以给学生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懂你》。从优美的旋律和真切的歌词中品味到母亲崇高和伟大,学生情感得到熏陶,进一步要求学生结合歌词写一段感激母亲的话。既培养学生兴趣,又锻炼写作能力,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同时,语文教师要依纲据本把握学科特点,利用文本把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兴趣的溪流在学习的山涧涓涓流淌,让快乐的歌声洋溢在学习路上。

二、夯实基础知识,讲求方法策略

成功需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只有建立在深刻理解文本知识基础上,才能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方法策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运用有效的方法引领,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动力和活力。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掌握东西很多,语文教师的方法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钥匙。如,在讲解《拿来主义》时,对于文化遗产态度,鲁迅先生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加深对文本解读,我就先结合文本,文化遗产三个特征:一种是有益无害,一种是有益有害,一种是有害无益,让学生来表明自己态度,然后结合鲁迅先生对三个比喻物象进行深刻解读,通过对于鱼翅、鸦片、烟灯烟枪等事物分析比较,从而理解鲁迅幽默讽刺话语中对文化遗产态度,进一步理解破立结合论证方式,也对鲁迅先生逻辑严密,语言深邃有了进一步了解。

三、拓开学生视野,培养阅读能力

教育引导就是激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饱满热情投入教育教学,用丰富学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引领学生借助对文本深刻解读,深入挖掘思想内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有利于知识积累和学习的发展。

如,讲解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一词时,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加深对毛泽东诗词豪迈气魄的感悟和理解,就需要知人论世,语文教师就要介绍毛泽东创作诗词时代背景并分析毛泽东思想性格。另外,可以延伸讲授《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通过对毛泽东人生伟大境界的了解及人物思想性格认识,对于深入了解作品思想及主旨,更全面了解人物伟大胸襟和气魄,起到积极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了解作品思想,并相互研讨,也激发学生渴望了解更多故事内容的欲望,从而达到启迪引领作用。

四、激发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陶行之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造力靠老师的发现,靠老师的引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唤醒学生求知意识,并鼓励学生以积极良好态度去学习,讲求高效方法和策略,不断进取,努力创新思维。

如,在讲析《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廉蔺交欢,文武合力,从而使赵国呈现繁荣兴盛景象。接着拓展延伸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种凝集力,向心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小到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如果有了彼此关爱,相互关心,共同努力,那么就能追求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扬帆远航,驶向成功彼岸。这就是在阅读拓展延伸基础上,让学生思维有所创新,让课堂活力有所体现。

王军,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