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变聪明?你需要知道这5个认知陷阱

 silence_33 2017-11-14

想变聪明?你需要知道这5个认知陷阱

思考,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巧。“聪明”需要天赋,更需要刻意练习。

练习什么呢?除了锻炼自己的逻辑、理性、思考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认知陷阱、避开思维骗局。

这里有5个典型的认知陷阱,看看你有没有中过招吧。

01

随机性误解( Randomness Mistake)

拿一个骰子扔十次,得到6666666666和2452613425的概率,哪个更大?

你的答案很可能是后者的概率更大,但其实在这样的随机数序列中,前后两种答案的概率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每次掷骰子,出现哪个数字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前一次的结果不会影响到下一次。

所以,得到10个6的概率并不会比其他的结果来得更难,都是一样,无论全是6还是全是1。

02

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 )

你有没有在超市见过“每人限购10件”这样的牌子?这是商家在用锚定效应提升销量!

有一个实际的案例,某超市在促销某款罐头期间,有一半的时间摆上了“每人限购12罐”的牌子,在此期间,顾客平均购入7罐罐头;剩下的一半时间里没有这个牌子,顾客平均购买量下降到了3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在回答问题、做出判断的时候,会从一个初始值(“锚定值”)出发,在数值调整到自己认为正确的范围后停止,但这种调整往往不够充分。

在买罐头限购的案例中,消费者看到“12罐”的数字,就会从此出发决定自己要买多少,买不了12罐这么多,就会减一些,但是减到7罐就停止了,其实还是很多的,对销量是一种提升。

03

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s )

什么是“框架效应”?

顾名思义,“框架”非常重要。它指的是人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往往会陷入一定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中,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人接收到的信息会完全不同,进而导致差异很大的处理方式。

比如,在描述一个医院的工作时,说“手术后病人存活率90%”和“手术后有10%的病人会病发死亡”,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二者表达的是同样的客观事实。

04

峰终效应( Peak-End Rule )

这个名词是不是似曾相识?

樊老师在解读《最好的告别》时曾经引用过这个概念。所谓“峰终”,指的是两个节点:高峰、结尾。

一般来说,人对某段体验的记忆大约等于峰值强度和结尾强度的平均数,也就是说,比起过程,人的思维对结果更敏感,结局更为重要。

在电影创作中,导演、编剧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做好情节高潮和结局,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05

可得性偏见( Availability Heuristic )

评判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时,你会在意哪个部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评估事件时,我们会在无意中给予那些自己有直观感受的部分以更高的权重,忽略或低估自己不熟悉的部分。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经过媒体报道的疫情,即使爆发的疫情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还是会在潜意识里对它充满恐惧和提防。

另一个典型的场景是股市,我们会因为市场的追捧、媒体的曝光而关注少数的股票,相信它们更容易升值,但现实情况是,存在着大量的冷门股票,在视野之外保持着高速增长。

想变聪明?你需要知道这5个认知陷阱

类似的思维困局还有很多,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是这个领域的研究权威,在他的著作里总结归纳了这些人人难以逃脱的典型症状。

本周六晚(2017/11/18 20:30)樊登老师即将解读卡尼曼的经典作品《思考,快与慢》,为你解读大脑的思维模式,帮你避开陷阱、走出困局。

想变聪明?你需要知道这5个认知陷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