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小青龙汤治哮喘一得

 张东玉诊所 2017-11-14
       【摘要】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虽能治外寒内饮之哮喘,但临证应用时仍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情辨明虚实寒热,病属何证,注意灵活机动,随证加减,使方药与病证,病机相符,方获良效。
       【关键词】  小青龙汤; 哮喘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9 g,桂枝9 g,干姜9 g,细辛6 g,半夏12 g,白芍9 g,五味子6 g,甘草6 g组成[1]。其中麻黄配桂枝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桂枝配白芍能调和营卫;干姜、半夏、细辛相配温肺化饮;五味子温敛肺气,以防肺气耗散;甘草与白芍酸甘化阴缓麻桂辛散太过。药虽八味,但配伍严谨,为外解风寒、内化寒饮的代表方剂。哮病为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由于哮必兼喘,所以哮病又称哮喘[2]。若哮喘辨属外寒内饮证,且寒象明显者,可用小青龙汤治疗。但笔者在临床应用中感悟:小青龙汤虽能治外寒内饮之哮喘,应用时仍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做到方药与证相符,方能取效。现录验案1例。
       1  案例
        女,6岁,学生。20021104就诊。
        父代诉:咳喘反复间断发作4年。每因感寒即发,冬重夏轻。表现为咳喘气促,额头微汗,精神较差,饮食减退,形体渐瘦,四肢不温。曾多次到市区大小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先后用抗生素、激素及中药等治疗,虽可暂时缓解,但仍稍有不慎受寒即发,不能根除。
        此次,又因感冒引发,病状如前。3 d前到附近一诊所老中医处就诊,处以中药3剂(我索要处方看过为小青龙汤原方),药毕效果不显,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我处就诊。就诊时:咳喘气促,喉中有哮鸣声,吐清稀白色痰,语言低弱,恶寒微汗出,面白体瘦,神疲纳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润,脉虚缓。诊断为:哮病。辨证属:外寒内饮,肺脾气虚证。处以小青龙汤加黄芪15 g,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2 g。3剂见效。
        再诊:服完上药,咳喘气促,哮鸣声减轻,恶寒微汗出消失,饮食渐佳、精神转好。仍守方4剂后所有症状消失。
        唯怕再发,再次前来询治。
        三诊:临床症状已消,思其年幼体弱,脏腑未实,应继续扶正善后,巩固疗效,嘱其改服参苓白术散,6 g/次,2次/d,并吞服紫河车粉2 g,1次/d,坚持月余以强健体质,并注意饮食调养,避受风寒。
        3年后某日在街市遇见患者,见其面色红润,微笑,精神,谈吐活泼,礼貌。询知病愈后,未再复发。
       2  体会
        辨析该童所患哮喘因感冒而发,症见恶风寒微汗出,为外感风寒。喉中有哮鸣声,吐痰清稀色白,说明内有寒饮。因年幼脏腑未实,肺脾娇弱,哮喘反复发作,先已耗损肺气,脾肺有相生关系,日久子盗母气,殃及脾土,土不生金,以致肺脾两虚,故见哮喘气促,面白体瘦,语音低弱,神疲纳差,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润,脉虚缓。形成外寒内饮、肺脾两虚之证。依证治当解表化饮、健脾益肺。而小青龙汤为治外寒内饮的温宣祛邪之剂,单用此方虽可解表化饮,但无健脾益肺之力,对该童肺脾气虚无扶助之功,会使正气更虚无力祛邪,药力难以发挥而不显效。分析前述老中医诊以小青龙汤原方治而不效,是因其忽视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患病后邪气易实、精气易虚的病理特点,从而忽略了健脾益肺,扶正祛邪的意义,仅用了温宣祛邪之剂。既然如此,为何不以六君子汤为主加减治疗呢?思量朱丹溪云:“凡喘未发、以扶正为主,已发、以祛邪为急……。”因此,一方面仍以小青龙汤解表化饮平喘以治其标;另一方面加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配合五味子、甘草,以达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之目的,从而使脾气升降有力,肺气宣降复常,鼓舞正气受助小青龙汤药力,解表化饮哮喘自平。临床初愈后,三诊时又施以参苓白术散缓图健脾助运:一则升清益肺、断其痰源;二则巩固旺盛脾肺之气,同时吞服紫河车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其不易感冒,消除了诱因,故痊愈后,不再复发。
        由此可见,临床使用小青龙汤时,还是要依据病情,全面分析,准确辨证,把握病机,随证加减,使方药与病证,病机丝丝相扣,方能获得满意疗效。如果不论病情如何,不管何证,千篇一律,刻板成方,虽为经方,也难显效。这是中医用方治病取效之关键。
       【参考文献】
           [1]成都中医学院.中医治法与方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5.
       
       [2]肖振辉.中医内科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4: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