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闻这个村庄为什么叫“下井北村”?传说是因为一口古井

 jtq感恩一切 2017-11-14


下井北村


  作者:冯二马


  我的故乡北村,全称是“下井北村”,位于徐闻县南山镇五里圩西约10公里处,是一个600多人的小村庄。据说,北村村名最初没有“下井”两字,加上这两个字是因为一口古井——


  早年间,北村村庄很大,有好几千人。


  村民世世代代以种庄稼为生,所以每年拜神的时候,都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一年夏季,不知是神灵不应验了还是老天发神经,竟然连续三个月未降一滴雨,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其他农作物也奄奄一息。


  村里的老人敲锣打鼓拜神求雨,但老天没有被感动,依旧烈日炎炎。年轻人引渠挖井,开源节流,但也无济于事,因为地下水好象都被蒸发到天上去了。很快,村外的溪河干涸,村里的水井也滴水全无,一村人的生命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这时,村民发现村南有一口水井,年代远古,井栏已失修多年,显得破烂,但井里的泉水却是源源不断地冒着。知道这个消息后,全村人欢呼起来,纷纷前去挑水。


北村现存古井之一(非传说中的那口井)


  可是,第二天麻烦就来了。水井南边有个村庄叫南村。南村人也争先恐后地来挑水喝。北村人不让,南村人振振有辞地说:“这井是口古井,什么年代已不清楚,谁都有权利来挑水!你们北村人没有证据证明这井是你们的。”


  村民计算过,这口井供北村人使用已比较紧张,若是两村合用,肯定不够,而且说不定会把泉眼搞成死水。虽说大家都是为了活命,但人是自私的,何况大家辛辛苦苦才找到这么一口井。


  怎么办?村长马上召集村民商讨对策,如何才能将古井据为本村所有呢?再三讨论后,有人献上一策。大家一思付,觉得别无他法,只好如此了。


  当夜,北村男女老少,能动的都出动了。干什么呢?凿石头,磨石块,铺石板路,砌井栏,竖井碑!一夜工夫,北村人从村后铺了一条两牛车道宽的石板路直通村前,又从村前铺了一条一车道宽的石板路至那口古井,而且把井栏雕刻修饰过,竖了个石碑,叫“北村古井”。之后,北村又出动所有牲口和村民在路上拉车、走动,在古井边玩耍,尽量使路与井显得不是新修的样子。


北村盛产花岗岩石(这是现存的石磨)


  第二天,北村人请来县太爷和南村人。南村人看到那石板路和石碑,目瞪口呆。北村人向县太爷陈述:此井为北村世代所有,有此石板路与石碑为证。


  县太爷捻须而笑,一拍惊堂木:“此案本无须本县前来,事实就在眼前。本县判定,古井为北村所有,南村人不得前来挑水。”


  于是,北村人借助那口水井,度过了干旱之年,久而久之,村名也变成了“下井北村”(“下”有“前面”的意思)。至于南村人如何度过那一劫,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故事我是听爷爷说的,尽管其中破绽颇多,但体现了村民的勤劳和聪明。北村人是否真的在一夜之间铺好一条石板路,已无从考究。爷爷说,那时村民个个身高体壮,干活从不喊累,传闻村里曾有个外号“大脚板越”的奇人,他常常天蒙蒙亮时去巡看庄稼而一脚踩坏田埂,所以,北村一夜铺好石板路或为夸张,但几天内铺好还是很有可能的。


  近年来,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道基本都改建为水泥路,石板路的痕迹在北村逐渐消失了。


雷州半岛旧时常见的石板路(资料图片)


  记得小时候,村前的那段路就是石板铺的,大概有三四百米长。石板一般呈长方体型,长约一米,宽半米,厚二十多厘米,大都被磨得很光滑,而且一般残缺断裂,很少有完整的石块。


  由于以前的牛车的车轮都是铁制的,没有嵌橡胶,所以路的两边被轧出了两道很深的车辙。在大雨之后,我和小伙伴们常在较深的且有台阶式倾斜的车辙上架上用萝卜制成的小水车,看流水冲着车叶飞转,水花四溅,那也是童年乐趣之一了。


现在北村村前的路已变成水泥路


  现在,北村南边的确有一口古井,俗称“南井头”,井栏与石碑都已不见,只有井里的泉水仍在不停地冒着,但已“无人问津”了。


  也许,只有这口古井才能叙说那段真实的历史。

徐闻视窗招聘文案策划(多名)

工作:完成徐闻视窗的文案撰写策划编辑。

要求: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深厚的文学功底。

薪酬:3-5K    人数:多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