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h0ping 2017-11-14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研究瓷器,离不开研究历史,一个理性、一个感性!充满沧桑和悲壮的中国历史,却留下了豪情万丈的古代艺术品,所以只有这块大地上,才能产生沧桑悲壮的美。

大地如此,深沟险壑犹如画笔;动物如此,娇如熊猫威如腾龙;陶瓷如此,洁白如玉如梦如幻!

丰富的思想内涵,成就了中国文化的特征,理性的深奥,感性的大美。没有什么物质能够比得上瓷器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件被砸碎的瓷器似乎痛苦的向我们诉说什么?

洁白的瓷,靓丽的彩,娇柔的画,历经1300度的浴火重生,成就了古代艺术的伟大,为什么不能包容,它还有万年的生命!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其中就是包容,自古至今,我们的文化包罗万象,同样也包容任何宗教,佛教、道教、儒家学说;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犹太教到了中国也能熔化到了本地社会中去。

多民族的特征,多文化的融合让中国的艺术充满的活力。

素雅我们可以素到极致,雅到云端,用造型和釉色表达思想的境界,汝瓷做到了。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用蓝白表达思想的空灵,元青花做到了。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在那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最好的图文转播就是带有书画故事的瓷器。元青花的烧制,也是拜元代大疆土的视野自然而成,也是人类社会世界变通途的结晶。

没有蒙元的大帝国,也就没有了元青花的辉煌,缺少了苏麻离青的原料,青花瓷器就少了灵动、诡异和朦胧。

后世的明青花、清青花只能靠更细致的画工、精细的制作完成美丽的追求,虽然也十分了得。但是大气磅礴还是元青花更胜一筹。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看到民间这么多的实物,谁是釉上彩的鼻祖又要重新定义,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我们才能走的更踏实。

其实就是承认是元代的彩瓷,其工艺性、艺术性远远高于元青花,没有翻云覆雨的大手,他只有自娱自乐的价值,如果能够务实的进入高高在上研究阶段,也就有了考古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甚至改写瓷器历史的价值了!

对待民间收藏还真需要好好研究,大浪淘沙一定能掏出海量的真金白银!能够推动民间收藏良性发展的机构也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刻了!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把千年的书画文化移植到万年的瓷器上,各朝各代的皇帝们一定经历了无数的努力。

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唯有瓷器能够万年不朽,从皇帝热心瓷器的制作和烧制,到颜色的研制,都倾泄了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迫切!

从金元的红绿彩,到明代的三彩、五彩、斗彩,再到清代的珐琅彩和粉彩。每一个过程都是人类在科技上的进步,特别是中国人在这个时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民间偶有汝瓷(年代不详)带有清代风格的彩绘,倒是有了一较高低的机会。争来争去,争来了一个量子检测仪。检测一番,看看瓷胎釉上彩绘能否又要改写历史。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颜色把中国人的生活品味,提高到一种极致。彩色的巧妙运用,又把瓷器又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自从唐代有了青花的探索,元代就把青花绘画做到了一个家喻户晓。没有经历多少岁月,明代的永乐和宣德就将青花瓷器做到了极致。

青花展现的水墨画特点,符合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全世界都做不好瓷器的前提下,中国把文化的符号深深的刻在瓷器上,让它成为最好的宣传媒介。元青花在土耳其和伊朗皇宫的长久存在,就是中华文明传播最好的例子。

明代的建立,打压元代的文化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元青花在中国大地上一件传世品也没有,是否与朱元璋痛恨元政权有关,由于仇恨元代瓷器藏入地下的机会大于被毁灭的机会。没有传世品,出土品遍地而出,给中国人上足了历史文化的课!

从实例来看,元代瓷器研究的空白只有民间的藏品可以弥补。

研究元代瓷器,只能从出土的、窖藏的遗存中来进行,所以对元代的瓷器,始终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在佐证元青花、元釉里红、元红绿彩、元珐华彩、元五色炝花等历史的精华,大大小小专家、藏家只能凭自我总结来断定这存在的事物和本质。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皇帝坚持用灰黑来表现青花,不是技术问题达不到元代青花的青翠,而是要和元政权划分界限。青花如此,釉里红也是如此。只能在釉里红中做文章,红色才是中国人的国色,可是釉里红的发色,控制难度太高,“釉下彩”的红烧不好,就研究“釉上彩”的红彩,红彩的烧制,金元时期的磁州窑,烧制的红绿彩中的红彩,十分成熟稳定了。

中国人最喜欢的红色,可以说是彩瓷运用最重要的色彩,红绿彩、三彩又加了黄,青花五彩又加了姹紫和青花。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画面油然而生。把中国的文化韵味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任何的角落。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向没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从洪武帝创建大明到崇祯帝上吊殉国,明王朝经历了267年的兴衰。

在此期间,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自唐宋以降,瓷器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

当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日益繁荣,大量生产御用器皿和民用瓷器,以质量高、销路广,代表了明代制瓷水平,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较为详细地描述。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

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变革始于明。建国伊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巩固政权,安定局面,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加强扶植手工业和工商业。

洪武年间,太祖下旨仍沿用景德镇窑场为皇家御窑,承担宫廷御器和政府对内对外赐赠和交换的全部官窑器的烧造。洪武二年,建御窑二十座,专制御器,往往是“千里择一”,不计费用多寡,只求精品。

《明史·食货志》中记载了朝廷派官督烧的情况,虽说此举劳民伤财,却在重压下着实给后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永乐年间以出产“甜白釉”而著名。这种半脱胎瓷器胎壁极薄,釉面莹净。也叫“填白”,是指在白瓷上可填绘彩饰,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以后历朝皆有烧制,但都比不上永乐时期的产品,到清代亦有仿制,更非永乐甜白可比。这一时期比较有特点的器形是“压手杯”,敞口折腰,沙足滑底,一般在底部标有“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制”字样,字体小篆。

到宣德年间,技术上又有所改进,据说御窑厂扩增至五十八座之多。这一时期所生产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而闻名,所用青花料主要从国外进口的“苏麻离青”。由于这种原料中含铁量较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色斑点,与浓艳的青蓝色相融一体,也使后世极难仿制。

此外,宣德釉黑红在元代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所制釉里红鱼纹高足杯在当时就已盛名天下了。宣德瓷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落款部位很多,不仅出现于底部,也有书写在口、肩、腰、足等部位的,因此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明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时期,为另一个陶瓷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短短三代五十六年当中,宫廷和民间艺术匠师们创造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

《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着“成化以五彩上”,在以后相距不及百年的隆庆、万历几代,仿制成窑已成风气,地道的成化瓷器商品价值就以“万”计,可见其水平之高。

一个小小的成化五彩婴戏图天字罐,竟能把九个孩子的嬉笑打闹,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使用器皿上,它不需要一个制作成本的考量吗?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或者说,根本不在乎是否花费多少的考虑,只有完美无缺就可。正是这样的精神,才能看出制作者的用心和耐心。

能够取悦那些人,特别是取悦皇帝才让这些艺术品有了不朽的艺术感染力。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产量巨大,是明朝烧造量最大的一个时期。青花料是用进口料与国产“石子青”配合使用的,所以呈现出一种蓝中泛红紫的鲜艳色泽。

由于铜红釉的烧成难度较大,自嘉靖朝起改用低温铁红,因此,这一时期的矾红制作极为发达。另外,当时的民窑制品已相当精细,出现了以仿宣德、成化窑器而著称的“崔公窑”。

隆庆朝年份较短,所以传世器物很少。延续嘉靖和前代旧制,继续使用“回青”料。器物造型更加丰富。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万历中期以后,进口回青料断绝,改用浙江出产的浙料,色彩沉静。彩瓷以青花五彩为主,图案花纹布满全器,效果华丽浓艳。民间窑更加发达,其产品精细程度可与官窑相比美,并大量远销至欧洲。

天启、崇祯时期,明朝统治急速走向衰落,御器厂的生产几近停止,今天很少见到官窑款的产品。此一时期民窑生产日益发达,以烧造青花瓷为主,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不受官窑式样规格化的束缚,写意山水、动物人物、诗词书法、几何图形等,造型活泼,画法随意。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收藏一定要读历史,既体验收藏的乐趣,更享受研究的快乐,研究的结果是,专家的谬论有时太浅薄,要是都听他们的胡云,真是误导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他们的知识断层,只能贻害天下。

艺术品的收藏魅力无限,有喜欢它的价值、有喜欢它的艺术、有喜欢它的美丽、有喜欢它的历史。它有沧桑、也有华丽,沧桑之中蕴藏着远古的神秘,华丽之中透出了皇家的威武,收藏的确令人向往。

此文部分内容参考《陶瓷历史发展综叙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看懂中国瓷 读懂中国史 让豪情迸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