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他们还有可能去上吗?

 碎光见流年 2017-11-15


在大学的课堂讲农村社区发展时,经常举放羊娃的故事为例。

记者问:放羊做啥?放羊娃答:挣钱。问:挣钱干啥?答:娶媳妇。问:娶媳妇做啥?答:生娃。问:生娃做啥?答:放羊。问:放羊做啥?答:挣钱。……

大学生们对放羊娃的行为嗤之以鼻,哄堂大笑之外,觉得要对放羊娃的观念进行变革,要有反思精神,而不能像动物一样野蛮生长。

前几天,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罗斯高Scott Rozelle)的一篇演讲“现实是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刷爆屏幕,假设数据来源准确,就是63%,那么,现阶段有可能让这些孩子回去读高中吗?

罗斯高,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发展经济学家。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包括农业政策、农村教育、贫困与不平等的经济问题等。

2008年,我参与一个农村教育的项目,项目捐赠人捐款300万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目的是让小学辍学的孩子,尤其是女童,回到学校去。项目在宁夏西海固地区做,基于两个假设,一是当地是有性别偏见的,女孩需要得到和男孩同样的机会;二是一个实证的经济学假设,诺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指出,在人0-3岁时,每投资1块钱,有18块钱回报,3到4岁投资1块,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每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回报;而成人是负的。我们想投资的小学,让祖国的未来能得到更大回报。

300万,每年100万,我们拿着这些钱去宁夏西海固地区找失学的女孩子。结果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在98%以上,几乎找不到辍学的女孩子,甚至孩子。于是转变项目方向,改为资助因贫困导致辍学的小孩上学,包括初中生,但我们的方向还是错的。当地几乎不存在“辍学”一说,只有“退学”。“退学”的孩子一类是因为贫困,一类是成绩太差,主动放弃,而这两者,往往是交错的。“退学”后,几乎没有劝其返校的可能,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即便上学免费,依然是在浪费一个劳动力赚钱的机会。而且,大学毕业后的低就业率,就业后的低收入让贫困家庭对教育本身并没有太大期待,花巨资出国上学回国做“海带”更是让他们嘲笑的事情。“寒门再难出贵子”,就贫困家庭而言,放羊,赚钱,娶媳妇,生娃,放羊,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世界的本真,知识,自由与灵魂解放不是他们思考的问题。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都不可能冒险选择“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

所以,63%的农村孩子不上高中,多半是主动的理性选择,不是暂时没钱上,而是不划算。罗斯高也说,如果上初中时,就知道高中一定不读,那这种教育就是负增长,为忘而学。避免这种负增长,也许不再是学校的硬件,师资的问题,或者说无关乎学校的问题。当体力劳动消失,或者当他们不再能够从事体力劳动时,在他们身上的所有投资,将都是负增长,不妨看看现存的敬老院。

我不知道如何让这些没上高中的农村孩子返校读书,但是,对于在读的大学生而言,有必要思考大学有没有让你的教育成为负增长。我们不读书,觉得与就业无关,不学外语,觉得与文化无关。想到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放羊娃关注六便士,也许你可以关注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