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

 式微海阔天空 2017-11-15
  生于60后的山村小孩,我在领工资以前,除了课本,属于我自己的其它完全不需屈指来数的,说最多不会超过十本已显摆了,正如可怜得身上的一身衣裳外,已所剩无几,仅可换洗而已。借人家连环画小说之类最夜不会超过二十本。但是由于当年农村的窘迫,说来亵渎,旧课本这一神圣的精神食粮却成了物质食粮的牺牲品,前前后后大多用来作草纸,所以直到小学毕业,我家里的课本也享受到了大多人家一样的待遇,再也找不出一本课本了!人对书也够薄情寡义,书给你知识,助你成长,而我偏不知道感恩戴德,对其弃之若敝!

  初中的课本,比小学的课本幸运,直到毕业,我都完整的保存着,高中的课本,毕业时来拿回家来不及收藏,很快就迎来了恢复高考制度的鸿运。开始了我的“恶补”,自然捧回初中、高中的课本开始“攻关”。这些课本也就成了我升学的敲门砖。这时候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书有黄金屋——政府提供生活费,书有千钟粟——政府供应粮食。当然颜如玉还有待再见分晓。那时虽还不能用多少余钱买书,但至少可以在精打细算中用挤出少许钱来买书,最值得纪念的是我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遗憾的是,早几年旧宅拆建,我再也没有看到那伴随我挑灯阅读的中学课本了!对于己有恩的课本,不知珍惜保藏,何况它哉!


  真正可以买书的是从我工作以后,当年我可以少买衣服,少看电影,可以落伍不群,不赶时髦,但是隔三差五的总要往那小小的新华书店跑,不去即罢,一去就像家庭主妇走菜场不会空手而归。所以,书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我家,有时零零碎碎,有时整批整批,成了我的家人。 虽然我有时囊中羞涩,有的失之交臂,但是其中也有一掷百金,颇显豪气。时经几十年,我同它们,可称故旧。

      这些故旧,当我寂寞无聊,当我寻找需要,走下他们靠近他们,他们总是笑脸相迎,就像热情的商人迎接客人的到来,让你精挑细选,让你满载而归。

      

  这些书光临我寒舍以后,小山村到集镇到县城,从溪南到溪北,从老城到新区,随着我工作的调动,住宅的改善迁移,形影不离辗转各处。他们也是我的妻、子,并且有的比我跟妻子在一起的时间还要早。可惜的是,敲门砖毕竟是敲门砖,但是门敲进去以后,渐渐的把我就把这砖放下了。“黑发不知勤为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喜欢书,只留下的是心中的情感,但是很少去拥抱她呵护她温暖她,至于上老下小养家糊口,只是借口罢了,这些书就有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厄运。束之高阁,我很少去光顾他,大多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查查资料而已。于己有如此无私奉献、让我感激一生的书,并且在我家里伴随几十年朝夕相处,我对他如此势利!是书之悲哀,抑或我之无情?


  去年赋闲于家,睹书思情,深为“好马辱于奴隶人之手”之不平,于是痛下决心——清理一批,与之告别。经过登凳爬桌,将束之高阁的亲们逐一翻阅过滤。然翻检当中,总会回味起一书一故事,犹感依依难舍。好多书明知我以后再也不会去看,家人也不会去看,在我这里只能和其它的身外之物一样,“骈死于槽枥之间”,但一旦归到“告别”之列,辄难下狠手。虽然我整理出了一批书,但是我对他们情感如故,书无大小、贵贱、古今、新旧之分,一视同仁。我对它们洗尘、抚慰,更为这些书的分离唏嘘不已。它们大概是体味到了我的纠结。我绝非英雄,更无别姬之豪情,但面对这即将与我分离的书,颇有垓下之感,然心意已决,无可奈何。

        我们面对人和物,在告别之际,充满着忐忐忑忑,难舍难分,能够为它惋惜留恋,亦多少保持着那么纯朴的情愫,这是多少的美好!

  一次次注视着经过多次过滤、堆放在地的书们,我时不时捡着它们起来。掀翻它们,既会自然回味书的内容,更会联想到当年购书的情景,其中好多书还是从出差外地时捎回的。看着它们,即将与我告别,我把它们摞平、码齐,犹如慈母面对远嫁他乡的爱女,把她乔妆打扮得漂亮风光。

        书向何处去?我在寻找,我在探询,哪里是它的美好归宿。我期盼它再也不用象他的第一东家那样,把它当作身外之物,当做敲门砖,而是转嫁到一个人丁兴旺,有更多象我当年为弃草鞋穿皮鞋如饥似渴嗜书如命的人们钟爱为伴。但是耳闻目睹,其曰乡村文化站名存实亡,看书的人寥若星辰;中小学校图书馆已经“达标”,莘莘学子作业已是应接不暇,图书馆就象一个美丽的花瓶,还不如镜中花水中月,无人望更无人及,图书馆的门大多关门太吉!然干里马总会遇见伯乐,我的爱书最终被某小学校长欣然接纳。

  校长遣人搬书那天,我最后一次抚摸着它们,并由亲手递给搬书人手里,耳听着它们登登登地从我的陋室楼梯拾级而去。

          这些书,离开我已过去近一年,我再也没有过问它们。但不问,掩盖不了我对它们的牵挂。牵挂它们的命运,我不能预知它们的命运,更不能担保。尽管我的命运是注定,并且我和它们之间缘份也是注定的,那就是迟早得告别。   

        暑假过去,待到开学,我想去探访它们,以表达娘家人的亲情。

        斯人已别,离即离矣。善待留存书籍,才是把住当下,尽管我迟早也要和它们告别。既留着,就得在这悠闲的岁月里,我与它亲密无间,温暖和谐,伴随着它们,将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充实!顺便也过滤我的灵魂,清除其污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