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脾胃论》之如何判断内伤与外感?

 医道无涯 2017-11-15

辨别内伤和外感,是临床必备的技能,如果不能判断内伤、外感,很容易就将疾病治成重症。很多人可能没有什么体会,但是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明白了。

重读《脾胃论》之如何判断内伤与外感?

脾胃论

比如最近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右脉大于左脉的情况,所以感冒在此时就不能完全按照外感来治疗,按照外感治疗很多时候就无效。这也是这段时间的感冒,用现在流行的感冒风寒颗粒治疗无效的一个原因。而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能够加上一两红参甚至黄芪白术之类的,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疗效,这就是李东垣所谓的内伤与外商的区别。

重读《脾胃论》之如何判断内伤与外感?

左右脉不一样

如何从脉象、寒热辨别内外伤?

内外伤的辨别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为简单明了的就是脉法,因为对于中医来说,脉法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反应体内气机的最简便的方式。

脉分左右手,左右手的脉分别对应不同的区块,这些区块的不同其实跟人体的气机是明确相关的。自古以来,就有以左右手脉象的差别辨别内伤外感的传统,所以“以脉上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种辨别方法其实在内经已经有所体现,但是没有具体化。李东垣在此基础上,更加详细的将脉象分成三种。

如果内伤是因为劳累过度,则会出现脾脉的大而数。“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于五脉,数中显缓时一代也”,中间会稍微一下停顿,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脾受困,虚性亢奋。人会非常想吃东西,但是脾阴不足,吃进去的东西很难消化,此时如果大量摄入难以消化的东西,就会出现脾胃有积。

如果仅仅是因为吃东西没有节度,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规划就会出现右关脉弱而无力,期间跳动也会偶尔停顿一下。

还有一种内伤则是脾胃虚弱导致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这些都是从脉象上可以观测到的内伤疾病的特点。

另外,辨别内伤外感还可以从发热恶寒的情况加以辨别。一般来说,外感疾病比如感冒之类的,必定有恶寒、怕风与发热同时存在。但是,内伤疾病很多时候也会有发热恶寒,但是发热与恶寒是间隔开来的。一会发烧,一会怕冷,发烧的时候是燥热,怕冷的时候不发烧。

不管如何,内伤疾病因为伤及了脾胃,伤及了内在的元气,所以治疗的时候会相对难缠,张仲景其实也提出了治疗方法,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小柴胡汤。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小柴胡汤的一个替代版,或者直接可以看成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重读《脾胃论》之如何判断内伤与外感?

柴胡桂枝干姜汤

辨别内外伤的意义是什么?

内伤外感病的辨别主要意义在于临床,很多经过现代医学治疗的疾病,如果经历比较久,外感疾病已经演变成了内伤疾病,就会很难治愈,甚至被认为是无法治愈。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得了所谓的川崎病,因为这种疾病病因无法确认,而且长时间高烧、出疹子,肢节疼痛,以为无望救治了。经过别人介绍,我进行了问诊,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的发烧是燥热与怕冷是间隔着来,而且比较虚,这种情况按照外感来治疗肯定无效。现代西医的治疗方案就是抗生素、激素,治疗也没有一点疗效。事后,给她开了小柴胡汤加减,其中以红参为重点,吃下去三天就退烧了,基本恢复。

重读《脾胃论》之如何判断内伤与外感?

高烧与怕冷会交互出现

对于现代所谓的“不明原因”的疾病,很多时候只需要按照李东垣的内伤来辩证治疗,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也许这就是李东垣内外伤辩惑的一个现代的重要意义。

重读《脾胃论》之如何判断内伤与外感?

更多内容,欢迎品读学中医系列丛书

从零开始学原汁原味中医,欢迎品读庆余阁出品《学中医,用中医》,具体内容欢迎点击了解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