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的治疗经验 总论

 行唐中医李宏奇 2020-12-16

2017.11.14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长,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各功能要想正常运行,要依赖胃受纳食物,腐熟水谷,脾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到达全身,胃与脾,一纳一运,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的任务,所以,脾胃功能正常,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系统出现问题,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很多疾病在治疗的时候,也要顾及到脾胃的功能,并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恢复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是最重要的。

脾的特性是喜燥而恶湿,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的特性是喜润而恶燥,胃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脾胃的本性在顺应的情况下,运行正常,而违背他的特性时,就会出现各种脾胃消化方面的问题,比如脾气不升,人就会出现食后腹胀,倦怠乏力等清阳不升、脾不健运的病症,胃气不降,人就会出现食停胃脘的胃脘涨满等病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就会出现呃逆、呕吐等症状,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原因,是人们所熟知的,我在治疗脾胃病的时候,通过总结不同患者的体质状态和脾胃病出现的不同症状,发现体质和疾病之间的联系,有的患者,体质壮硕,人也长的偏胖偏实,食欲旺盛,但却总是腹胀痞满硬实,口气很重,大便不畅,有的患者虽然吃的不多,但却容易肥胖,口中黏腻不是味,有的患者,常年没有食欲甚至食入即吐,但身体依然营养状况良好,面色滋润,有的患者,口味偏激,只图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但却不能正常运化排泄,化热伤津,出现胃肠阴津不足的问题,有的患者,食欲正常,但吃下东西后会出现胃部灼热难受的现象,还有的患者形体消瘦,体质敏感,饮食稍微不注意就会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泻的问题。

脾胃病在治疗时,首先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形胖瘦,肌肉坚实或萎软,面色红润或萎黄暗淡,一眼就能判断出来脾胃的寒热虚实,因为脾主肌肉,脾胃壮实的人,肌肉发达,面色滋润有光,面色偏红的人多脾胃有热,脾胃虚弱的人,肌肉瘦削,面色萎黄,身体虚弱,面色苍白的人,身体多偏虚寒,从伤寒论六经辨证,阳明和太阴都同属消化系统,八纲辨证同属于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胃经,太阴脾经,整个脾胃病就是在讲人体消化系统的事,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张仲景将口腔、食道、胃、大小肠到肛门这一消化系统,都作为人体最里的部分,阳明和太阴,功能亢进的热性的一般属于阳明,功能低下衰退的一般属于太阴,我把从阳明到太阴,从实到虚的病症,把常用的方子排列出来,运用于临床辩证,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从最实的痞满燥实的大承气汤,到小承气汤,到调胃承气汤,到热毒炽盛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再到痰湿阻滞的半夏厚朴汤,温胆汤,再到寒湿阻滞的平胃散,再到脾虚气弱的补中益气汤,香砂四君子汤,再到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四逆辈,这样从实到虚,在辩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张仲景的阳明太阴寒热虚实的里证系统,精准了辩证过程。我在治疗各种类型的脾胃病时,首先通过体质判断患者脾胃的寒热虚实情况,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基本症状,进行辨证,看消化道是畅通还是堵塞,干燥还是湿润,寒冷还是炎热等问题,肠胃中的饮食、消化、吸收、排泄问题,通过四诊,找到疾病的病机,见病知源,使疾病得到治愈。

脾胃系统就像是做饭的一口锅,里面的温度高低,食物的腐熟程度,水量的多少,都会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比如这口锅,里面水多食物多,火苗也旺,这时他腐熟食物的速度快,消耗的能量大,人就会食欲旺盛,消化能力强,这就容易产生积滞和热,形成痞满燥实的承气汤类方证,如果收纳食物之后,没有足够的水和火力去加热,腐熟食物慢,就会出现食物的堆积和浪费,形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脾胃虚弱,形成的调补脾胃的四君子汤类方证,如果火苗很足,有足够的热量,但没有足够的水,那只会把锅烧的灼热,而食物也不会煮熟,就会形成夹糊饭,这就属于脾胃阴不足的虚劳证,需要调脾胃养胃阴,恢复脾胃吸收的功能,如果煮食物的水很多,但火力不足,锅总是处于低温寒冷的状态,那也是不能腐熟食物,形成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腹痛下利,完谷不化的四逆辈类方证。

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多与脾胃有关,在治疗的时候要重视脾胃的治疗,对提高疑难杂症的疗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把多年治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出来,通过不同类型的脾胃病病例,阐述各种类型脾胃病的病机和治疗道理以及生活方式方法,以提高脾胃病的治疗疗效。

      李宏奇中医传承工作室    微信、QQ号  3172411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