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官的幸运

 圆角望 2017-11-16

于成龙

◎ 丁守卫

历史上,大凡稍微懂得一点治国安邦道理的帝王,无不希望自己的臣下不仅勤勉能干,而且为政清廉。说来,清朝的康熙皇帝就特别看重为官者的清廉诚实。在一次接见新上任的官员后,他对吏部的官员特地打招呼,强调说:“国家用人才,优者固足可以任事,然人诚厚者,亦于佐理有裨。朕的意思一定要是德才兼优才好。若只是才优无德,终无补于治理。”

故此,一辈子能遇上康熙这样的明君,实在是清官于成龙们的幸运。

用现在的话说,康熙年间,于成龙是个全国闻名的老先进,当然那时候先进不叫先进,而是叫“卓异”。

于成龙第一次被评为“卓异”是在康熙六年(1667年),而且是两广总督金光祖向朝廷举荐的广西省唯一一名“卓异”。他之所以能被举为“卓异”,当然凭的是自己的政绩,是自己的清誉,而绝对不是靠关系,靠背景。

于成龙(公元1616-1684年),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据说,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为人性格端庄,但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且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已44岁的他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不顾亲朋的阻拦,他毅然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前去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赴任。

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盗匪猖獗,前几任县官都被盗匪砍了头。于成龙刚来时,城中百姓,无人敢搭理他这位新县官。匪首李吉趁他还未站稳脚跟,连下毒手:火烧县衙残杀仆役,短短几天,四个仆人两死一疯。生死关头,于成龙向知府借兵,设计将李吉擒获斩杀。接着,于成龙又和剩下的一名仆人深入到瑶人侗人居住的寨子,春风化雨,耐心说服,终于化解了民族矛盾,稳住了阵脚。罗城的局面大大改变。

于成龙为官清廉,生活朴素。在罗城的日子里,他每日仅粗茶淡饭两餐,有时穷得甚至一天只吃一顿。由于政绩突出,他很快受到了广西布政使金光祖的青睐,正是在金光祖的举荐下,于成龙第一次被朝廷授予“卓异”,而且升任四川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然而,令人感慨的是,离罗城时,他老兄竟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而且,更为令人感动的是,当他离开罗城时,竟然出现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情景。

这极为感人的一幕一定深深刻印在于成龙的脑海里,使他终生难以忘怀。的确,这实在是弥足珍贵殊难得到的人间真情。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大小官僚,为官期间,呼风唤雨,也许什么好处都可以得到,但却很难能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尊崇与爱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于成龙是富有的,也是幸福的。都说清官傻,其实,于成龙一点儿也不傻,他得到的是老百姓的口碑,得到的是流芳千古的美名。

离开罗城后,于成龙的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但是,他却始终不改“清廉自守”的道德操守。于成龙的清廉在当时是全国闻名的,后代也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传说。

当时,直隶官场风气败坏,保定同知钱均明目张胆养妓女,吃花酒,一次,竟被微服察访的于成龙撞个正着。不知好歹的钱均在大堂上强词夺理,于成龙怒不可遏,当场摘去了他的顶戴花翎。那年,直隶旱灾严重,于成龙将自己家中的粮米都捐了,奄奄一息的饥民仍在他面前哀哀求食。万般无奈,他只好含泪将自己心爱的枣红马杀了,让百姓充饥。那天,饿晕在路上的于成龙回到府上,危难时刻,他把自己的官帽摘下,甘愿冒死罪开官仓放赈救灾,以救斯民于水火。当康熙获悉此事后,不仅没治于成龙的死罪,反而为他的拳拳忠心所感动,将自己的银狐皮衣给于成龙穿上,其中的厚爱深情不言而喻。

在古代,有一句老话,叫做:“有什么样的主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奴才。”这话说得当然并不完全正确。但在封建官场,绝对是上行下效。可以说,像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完全是由康熙帝一手“栽培”的。用今天的话说,于成龙之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清官,固然与他自身的严以自律分不开,但如果没有康熙帝的赏识和精心栽培,他于成龙不可能走到那一步,从一个小小知县,最后竟做到了两江总督那么大的官。据史料记载,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翌年春,又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没过两年,又令其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

说来,能遇上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实在是百姓之福。但能遇上康熙这样的明君,也是清官于成龙的幸运。不是任何时代清官都能做得像于成龙这样风光——上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与恩宠,下又能得到百姓的感恩与爱戴。据说,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而康熙帝也破例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对他的死沉痛悼念。二十年后,康熙下江南,想到于成龙,仍无限怀念,感慨万端,夸赞于成龙:“实乃天下廉吏第一也”。

人生在世,清官于成龙能得到如此不寻常的礼遇和恩荣,真的该含笑于九泉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