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不好好写才能写好

 blywzc 2017-11-16

——记马双禄的书法课

徐海娜

那是一个周末,我参加了一堂奇特的书法课。学员有华人、白人,也有金色头发的混血儿;有妈妈,也有活蹦乱跳的孩子们;有的人已经练习多年,有的还是第一次接触书法,面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员构成,这课要如何上?

然而讲者马双禄却从聊天开始,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又亲做示范,逐个辅导,将这场本有联谊性质的书法课上成了一堂专业课。

豁达、亲切,对专业认真是马双禄给人的第一印象。马双禄是新加坡著名的书法家,曾多次担任新加坡全国书法大赛的评委,然而在我们面前,他却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陪读爸爸”。

他说他常常面对他人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孩子是否也写得一手好字?他说并非如此。孩子们常常会受到家庭的熏陶而从长辈那里“继承”一些兴趣爱好,然而真正的兴趣并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长久的热情和投入。

孩子最感兴趣的其实是电脑游戏,还曾在玩游戏的全国大赛中获得名次,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有父母因为孩子爱打电脑游戏而感到自豪的。而且他认为这和学习没有冲突。

一个人做一件事,有感情才能做得好,无论是打游戏,还是写大字。从马先生讲书法历史发展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这一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然而我们一眼看上去却觉凌乱,不仅行间距不一,而且还有涂涂改改,但是为什么却在书法史上有那么崇高的艺术地位呢?是不是不好好写才能写好呢?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和一众文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当时大家饮酒赋诗,“一觞一咏”,商量着要将作品辑成一个集子,王羲之当场为这个集子写了《兰亭集序》。

因是草稿,他并没有在书法上用功,而是一心一意“畅叙幽情”,却无意成就了一幅奇崛之作。传说第二天王羲之自己又多次誊抄,均无法达到那份草稿的艺术水平。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写于安史之乱年间,更是一幅奇书。

安史之乱开始,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当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派其子颜季明与颜真卿联合平叛。战中,颜杲卿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却遭想要冒功的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后又遭史思明围剿,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季明也被杀害。

《祭侄文稿》就是在当时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写就的。通篇沉郁痛楚,字体随书者情绪起伏,而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可见真正传世的书法艺术作品,都是饱蘸情感之作,或直抒胸臆,或欢畅淋漓,或沉痛低回,而绝不是炫技之作。

马双禄老师也是一个对书法艺术饱含深情的人,他先用了一个多小时来讲解书法发展的历史和澄清常人对书法发展史的误会,然后才开始提笔教习。

人们通常以为篆书、隶书之后就是楷书、行书、草书这样按次序发展起来,其实不然。隶书之后,楷书、行书、草书是分成三条路分别发展的。

行书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早在东晋就出现了,楷书的第一个高峰在唐朝初年,而草书的第一个高峰在唐朝中期。三支分别发展,没有先后关系。

待到真正开始提笔写字,我发现,没有静下心来做大量的练习,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不仅仅饱含真情,也是日积月累平日功力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然”的效果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

马双禄先生现场挥毫自如,看起来毫不费力,那也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曾经多么努力。虽然幸得马先生传授技法,能否有造诣还看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