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伤寒论详解141~145

 无名老熊 2017-11-16



原文

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C154



柴胡桂枝汤方

伤寒六七天发热微恶寒

支节有烦疼外证未去完

心下见支结微呕少阳现

柴胡桂枝汤又治肝气串

小柴原方取半煎桂枝汤入复方全

阳中太少相因病偏重柴胡作仔肩

桂枝去皮黄芩人参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这一条论太阳和少阳并病。先有太阳病,后出现少阳病,这叫太少并病。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这是太阳的表邪问题。

发烧,还有点儿微恶寒,为什么?因为伤寒六七天,邪气有点儿化热,但是还是未解的。.支节烦疼.就是疼得厉害,这个..就是疼得厉害,四肢关节很疼的,太阳的表邪还未解。.微呕.,呕比较轻。.心下支结..心下痞硬..心下痞满.这样的提法是重,.心下支结..痞满.要轻一点儿。支就是撑支,就是现在说有点儿顶得慌,支也可以是..的意思,有两个意思,就是说是它这个凝结是什么样的?心的下边顶得慌,有点儿往上边顶得慌,比痞闷要轻一点儿,但这也难受了。另外,这个支结是在心的下边,靠近两边,不是在正当间,是支者枝也,像树有枝,这两个说法都对,在临床的时候都能反映出来。

.微呕..心下支结.,是少阳的里气不和,但是它轻,因为少阳病是.喜呕.的,呕比较重,少阳病的心下痞闷应当比较厉害,现在是.微呕..心下支结.,症状都轻。虽然是轻,但是它是有了少阳证,就叫.太阳少阳并病.。太阳少阳并病,要估计一下两经谁重谁轻?太阳病重,少阳病轻,所以古人就叫.七表三里之证.,就是表证要占七成,少阳的里证要占三成。.外证未去者.,因为它发热恶寒,太阳的外证还没去,单纯用柴胡汤不行,因为它有.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太阳病的表证还没去。

怎么办?.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小柴胡汤基础上加桂枝汤,加桂枝、芍药,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和解少阳,治.微呕,心下支结.,同时也治.支节烦疼.、发热微恶寒的太阳病,这个方子多少就带点儿发汗的意思。少阳病要禁汗,为什么这一条又要柴胡加桂枝,还有点儿治太阳解肌表的意思?这就像大柴胡汤,少阳病禁下,要是.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那么还得在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上点儿大黄、枳实吧。这个它也是在柴胡汤之上,它不加麻黄,它加桂枝汤,调和点儿营卫,解解太阳之邪。这是言其变也,禁汗、禁吐、禁下是言其常,可以加大黄,可以加桂枝,言其变。太阳少阳并病,不加柴胡汤,只用桂枝汤行不行啊?那是错误的,因为柴胡桂枝汤,在柴胡汤治少阳的基础上兼治太阳,它就可以了。大柴胡汤以柴胡治少阳的基础上加点儿大黄治阳明,那也就可以了,那和单纯的承气汤是不能够混同的。

柴胡桂枝汤临床使用的机会很多。小柴胡汤和解表里的,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两方一合,人身表里内外、气血上下,治的范围面就广泛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这个方子能治什么病?柴胡桂枝汤的条文是治太阳少阳并病,我拿它治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加上一点儿红花、茜草类的活血药,加上点儿鳖甲、牡蛎类的软坚药。因为桂枝、芍药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柴胡是疏利肝胆,再加上鳖甲、牡蛎软坚消痞,红花、茜草活血通络,效果很好,同时这个方不太凉、不太热,可以久服,吃个十付、二十付都不出现问题。早期肝硬化,柴胡桂枝汤把大枣去掉,因为胁下痞硬去大枣。第二个就是治神经官能症,就是肝气窜,效果也很好。一生气,感觉一股气在浑身上下左右窜,他个人感觉我的气窜到这个地方,用手这一打,赶着往外打嗝,一打嗝他就好了,西医就叫神经官能症,中医说是肝气不疏,用小柴胡汤疏肝,加上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第三个,治痹证。痹就是现在说的关节炎,而且还夹有肝气的,关节炎四肢疼痛,所以它这个病不仅是支节烦疼,疼得很厉害,而且里又有胸胁苦闷,也有一些堵得慌,还夹有肝气,脉还见弦,柴胡桂枝汤效果非常好,又疏肝胆,又治浑身疼痛。这是柴胡桂枝汤。所以把这个道理体会清楚了,就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发挥它的作用,灵活性很大。




原文

147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C155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少阳经病汗复下胆经脾土中气伤

胸满胁结尿不利不呕渴烦头汗淌

往来寒热何以治柴胡桂枝干姜汤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三两栝四尝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三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个对比的方子。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这一条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小便不利.,津液虚了,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便不利。..,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所以.不呕..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的意思。.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不能从汗而解。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朱未解也.,这个病未好。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这个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因为它有口褐。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这个方子既有养津液也有助阳气的作用,同时兼和解少阳,临床能治疗三种疾病,非常得力。

根据《伤寒论》条文,我们发展了这个方子,一个是治少阳病有阴证的机转,就是见有太阴病了。少阳邻近太阴,少阳是阴阳之枢,少阳之邪过渡就到太阴,临床就有少阳证而又有太阴病的,什么下利,肚子胀满,这个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比如我们现在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往往出现这个现象,口苦、咽干,肝胆有热,但是肚子又发胀,大便也拉稀,脾胃还有寒,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既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又温中焦的脾胃之寒,效果很好,尤其是治肝炎病的大便不调、下腹腹胀。这效果是非常地显著。说重点,少阳证是个阳证,但有阴证的机转了,出现了太阴病的苗头了,要用这个方子。

第二个,这个方子治糖尿病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继发的糖尿病。因为它治口渴,糖尿病有口渴;糖尿病很不好治,三四个. .总下不去,吃了以后血糖和尿糖降低很显著,效果很明显。在上述的症状基础上有少阳的病机,而且口渴、心烦,又能喝水,有这样的情况的糖尿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效果很好。

第三个,这个方子能治寒性疟、发疟。发疟是发冷发烧,定时发作,发冷发烧,有发烧多的时候,有发冷多的时候,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的发冷恶寒偏多,发热对比之下偏少,这个方子也好使。这三点儿要记住。

第四个,我们在临床看见一些肝炎病,它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肝区疼,往后边拽,往上边能到肩背,往下边能到腰部,疼得很厉害,而且手指头发麻,甚至碰一碰、打一打都不知道疼,脉弦而缓,下腹还有点儿胀,这个方子特别好使。

《伤寒论》治少阳证,一个是大柴胡汤,是兼阳明,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兼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从气化开始,为什么加桂枝、干姜?桂枝、干姜是通达阳气,温化脾气,干姜是理中汤的主药,这个方子里甘草配干姜,半个理中汤,它温暖脾家之寒;加桂枝通阳气,行三焦,行津液,利小便。它这里还有瓜蒌根,所以这个方子治疗阳气气化功能不利,脾的运化不利,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足而又有少阳肝胆气郁。

吃完这个方子以后还有一个反应,这个大家要注意了。柴胡姜桂的煎服法,.上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吃了药,有的时候心里发烦,发烦以后就汗出,汗出了,这个病就好了。什么道理?因为邪气郁结,气和液两伤,吃了柴胡姜桂汤以后,柴胡就要疏解少阳,又加上桂枝、干姜和天花粉(瓜萎根)通阳气,止津液,气液一恢复了,正气足了,邪气通过小柴胡汤的力量要有点儿微烦,有点儿汗出,也就是正胜邪出的一个反应,吃了药以后有时有这个现象。




原文

148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C156



这一大条总的精神是辨什么是.阳微结.,什么是.纯阴结..阳微结.的证候有点儿像.纯阴结.,阳证似阴,如果不进行辨别,就容易发生阴阳诊断的错误。.阳微结..纯阴结.是古人的证候名。

分三个段落来体会。第一个段落就是说.阳微结.的脉和证,什么叫做.阳微结.,就是.必有表,复有里也.,到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小段,是第一段。第二段是.阳微结..纯阴结.的鉴别。.阳微结.属于阳气结了,阳气结了它就有点儿类似阴证,所以仲景就把.纯阴结..阳微结.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段就是.阳微结.的治法。

先讲第一段。病是由伤寒而来,伤寒表还是未解了,有.微恶寒..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所以表还没有解。同时出现了里证,不是单纯的表证,.心下满,大便硬.,心下满,大便也硬,这是里证。这是里的阴证、阳证啊?从.大便硬,心下满.来看,这是阳明凝结,是个阳证。表证是.微恶寒.,里证是.大便硬,心下满.,表里证都有了,表里的阳气都不利,都受到邪气的凝结。

同时出现手足冷和头汗出,为什么手足冷、头汗出?这反映阳气闭郁而不宣达。.头汗出.意味着浑身没有汗,只是头上出汗。如果阳气外越,正气出表,邪气由汗而解,会有周身出汗。现在里还有热,.心下满,大便硬.,汗只能出于头部,而.余处无汗.,阳气不能够向外宣通。为什么?因为它有凝结,气就不达,阳气就不能够达于四肢,所以手足就冷。.手足冷..头汗出.是里有热,阳热凝结而不能够宣达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阳气不能宣达?因为这个病有表也有里,外边有恶寒,里边有大便硬、心下满,表里之气不和,阳气怎么能够宣达?是不是表里不和都能.手足冷.?咱们过去讲的那些表里不和怎么都没出现.手足冷..头汗出..脉细者.,脉还见弦细,这个..里一定要加个..字,不加..字就不好讲。脉细,又有弦脉又有细脉的意思,是少阳之脉。表里之气得借少阳之气的疏泄和通达,现在脉见弦细,少阳气机不利,所以阳气才郁,不能够通达,这个叫.阳微结.

为什么叫.阳微结.?因为阳结于里,.心下满,大便硬.,表还有.微恶寒.,邪气还没有完全入里,这样..,阳邪的结热是轻微的,少阳还有问题,这是一种散漫之邪,太阳、少阳、阳明都有一点儿,所以叫做.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说这种.阳微结.必然有表证,光有表证也不叫.阳微结.,还.复有里也.,还得有里,..是什么?指阴阳说的,这个病既有表证也有里证,这样才管它叫.阳微结.。第一段到这里就完了,说明什么问题?就是.阳微结.有表也有里,而少阳的气机不利,手足厥冷。将来我们讲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治阳气郁的手足厥冷。如果不涉及到少阳,光有一个表里,那还不至于手足厥冷,因为阳微结和少阳的枢机不利有关系,何以见之?

因为脉见细弦。

第二段就进里了。《伤寒论》讲辨证,辨证就要阴阳、虚实、寒热作比较。.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这一段即使脉还见弦细,假设脉沉,脉沉就属于里,里就属于阴,这个病属于里、属于少阴,辨它不是一个.阳微结.,而是.纯阴结.,所以就从.纯阴结.这一方面来找理由。假设这个人脉沉,见了少阴脉了,.亦在里也.,也算它是在里属于少阴了,那么为什么还.汗出.?汗出阳微,阳气虚了就汗出。这样是.假令纯阴结..假令.是说病是.纯阴结.,没有外证,完全是一种阳虚寒证,属于少阴病了。.不得复有外证.,假令纯阴结,少阴病了,离开了三阳,还能有外证、有阳证吗?那就不可能还有什么身痛、发热、恶寒,这些都不应该有了,只能够出现少阴阴寒的阴证了。.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完全地在里了,.在里.是什么证?是一个.纯阴结.,是个阴寒的凝结。

和这个证来比,.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和.纯阴结.不一样,它是有表里证,有一半还在外一半还在里,外头有太阳,里还有阳明,这样.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脉虽然是沉紧,也不能管它叫少阴病。为什么?.所以然者……解.是括弧句子。.阴不得有汗.,阴证不能有汗,阴证哪能有头汗出?头为诸阳之会,只有阳经循行聚会于头,所以阴证不易得汗,头上也不会出汗的,出汗就是阳气外越,越而不得出的现象。.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头上已经出汗,就知道它不是少阴病。不要因为手足厥冷,头上汗出,汗出为亡阳,手足厥冷是阳虚,就认为这个病属于少阴病,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有表里证,有.大便硬..心下满.,外头还有发热恶寒。

怎么办?脉见弦细,外有微恶寒,也可以包括发热,里有心下满,大便硬,手足还冷,头还汗出,阳气不达了,.可与小柴胡汤.,可以给他吃小柴胡汤,吃小柴胡汤疏少阳枢机,阳气一通达,表里就和了,手脚也就不凉了,这个病就好了。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设不了了者.,设是个推理的意思,假设这个病还是有点儿不太痛快,还有点儿.不了了.,就是说阳邪郁结于内,肠胃里还有一些热结、心烦、里热的。.得屎而解.,大便结硬而未下,大便下来,这个病就好了,意思说是可以稍微和和胃气,吃一点儿调胃承气汤。

这一大段是.阳微结..纯阴结.的疑似之辨,又像又不像,涉及到手足冷的问题,涉及到脉细或者脉沉这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一段,解决这么个问题,阳热郁结有的时候好像是阴证,但是它不是阴证,通过分析.头汗出..阴不得有汗’’,.复表.还得.复里.,不但有表证还有里证,.半在里半在外也.,这样的一个对比的分析,来确定.阳微结..纯阴结.是五脏的病,.阳微结.是六腑的病,这不一样。同时说明,阳气郁结,有时候手脚凉,用小柴胡汤治疗。




原文

149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C157



半夏泻心汤方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

半升半夏枣十二去滓再煎守古箴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以上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一条是论述误下少阳以后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很有辨证意义。第一段是.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第二段是.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第三段是.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少阳病就是.呕而发热..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还发热,这是少阳受邪,气机不利,所以.呕而发热.是小柴胡汤的一个概括证候、代表之症。.柴胡汤证具.,小柴胡汤的证候已经具备,应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以他药下之.,未用小柴胡汤,而用了其他药物泻下了。这是错误的治疗,违反了禁汗、禁下、禁吐的少阳.三禁.。到了金元四家的时候,李东垣还说.禁利小便..三禁.变成.四禁.了。误下以后有没有变化?如果这个人身体好,虽然是误下了,是.柴胡证仍在者.,少阳之邪未内馅,小柴胡汤的证仍然还存在的,就.复与柴胡汤.,还得给他吃柴胡汤。为什么叫.复与.?因为第一次就应该给他吃,如果误下以后柴胡证仍在,不要犹豫,还给他吃柴胡汤。.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还不算错误,为什么?这个人的邪气没变。

.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服小柴胡汤后作解,就和.未经误下,吃柴胡汤作解.有点儿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误下以后,虽然是柴胡证仍在,毕竟是正气,脾胃之气受到了一定的挫伤,再吃小柴胡汤透热、和解少阳之邪,这种.作解.就要形成战汗而解。.蒸蒸.形容正气由里向外抗邪;.而振.,农村叫哆嗦、发冷,这一振二三十分钟,然后.却发热...字,然后,先恶寒却后又发热,这一发热,正气拒邪而外出,所以汗出而解。有的说叫战汗作解,为什么战汗作解?因为他误下了一次,有这么个情况。大家可能读这一条以后就得出这个结论,误下少阳证以后,再吃小柴胡汤,就得战汗作解。不错,《伤寒论》是这么说的,这事儿也不能太机械,有人没经过误下,吃了小柴胡汤也有.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的。这是一个情况,误下少阳以后,还可以吃小柴胡汤。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倘若不是.柴胡证仍在.,而是出现心下结满,按之石硬而硬痛的,这就变成结胸了。少阳的半表半里,半表之热就进来了,热与水结就成结胸了。这是个新提法,和过去咱们学的不一样。因为.太阳病下之后,热入因作结胸.,误下太阳,热入因作结胸,这是误下少阳,是少阳之邪构成的结胸,所以跟过去那个病的来路不同。既然是构成结胸了,那没有别的,还是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如果这个人心下满,还是接着要心下满,但是不痛,只是心下满,..是局限的意思,.但满.就是发满,没有其他硬、疼的问题。.此为痞.,这个就叫.心下痞..柴胡不中与之.,柴胡汤也不中给他了,大陷胸汤也不可以给他了,为什么?因为这是.心下痞..心下痞.是由于误下少阳以后脾胃之气受伤,脾胃的升降之气失调,反映在心下,心下这个地方气的往来、交通、出入就发生了痞塞的病变,所以他的心下就痞。

另外,这个病的来路是.呕而发热者.,呕都是胃气不和,胃里有痰,所以它构成半夏泻心汤证的这种心下痞,这种心下痞古人就叫.痰气痞...当什么讲?痞者塞也,就是痞塞了,不通了,壅塞了。为什么壅塞、痞塞?因为脾和胃的升降之气不调,如果气能升而升,气能降而降,升降都正常,就不在这里堵得慌了。现在升降不利,胃气降,降不下去,脾气升,升不上来,所以在这个地方就痞了。那么为什么在心下痞,不会到肚子去痞?因为胸属于阳,腹属于阴,.胸为阳,腹为阴.,心下是个夹界,在中的夹界,上不承上,下不承下,不上不下,这个地方就是阴阳交换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发生痞塞是有道理的。

少阳之气不和,就是半表半里之气不和,半表半里之气不和是从横面上看的,是这么来看的,半表半里之气不和是横面的。这是横面的,这是纵面的。这么来看这个地方是个半上半下,要这么来看是半表半里,所以都处在一个阴阳枢纽的地方,对不对?所以脾胃的阴阳之气,脾属阴,胃属阳,脾胃的升降之气失调了,它的病变反应是在心下,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方子都叫和解之法,都是.去滓重煎.之法,都是小柴胡汤的变化之法,应该看到这一点。这里为什么说是.柴胡不中与之也.?第一段是说的柴胡,第二段是说的大陷胸汤,底下这一句话概括来说,是柴胡汤也好,大陷胸汤也好,可是都不能吃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病似少阳而非少阳。堵得慌、心下痞,有点儿像少阳,但又没有胸胁苦闷的主证,所以它非少阳。在辨证的时候,不要以为是个小柴胡汤证,它现在没有少阳的胸胁苦闷,只是心下有点儿..

似结胸而非结胸,心下有硬满,心下硬满有的时候也像结胸,但是它不疼痛,不是.按之石硬.,所以也不是结胸,大陷胸汤也不可以吃。应当吃什么?应当吃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三个泻心汤里的主方。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叫泻心汤,都治脾胃不和的心下痞塞。这三个方子里,半夏泻心汤是个打头的,是泻心汤的一个主方。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一个是有呕,心下痞它有呕,一个是大便有点儿不调,倒不见得腹泻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病是.以他药下之.,所以脾气不升,它就有一点儿大便不调,胃气不降它就有点儿呕,同时心下痞。这个痞是个气痞,它和结胸的热与水结是不同的。半夏泻心汤为什么以半夏为名?一个因为它有呕,半夏能够治呕,能够去痰水,《神农本草经》说.半夏能治疗伤寒寒热,心下坚(心的下边就坚,坚者坚硬也),胸胀咳逆.,所以半夏能治心下的痞结。半夏能治心下的痞结。气的痞塞,而且还很牢固的,就叫.痞结.。张仲景的用药方法不是后世的本草学,而是汉朝的一些用药的规律,所以学《伤寒论》,了解《伤寒论》的方子,有的时候得看《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还反映了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半夏能治心下痞、心下痞结,我们说半夏泻心汤是三个泻心汤的代表方,道理就是在这个地方。半夏泻心汤是七味药组成的,实际上就是小柴胡汤减去柴胡,加上黄连,生姜变成干姜,换了一味药,改了一味药。小柴胡汤把柴胡去了,因为不是胸胁苦闷,它是心下痞,是胃的问题,不是少阳的问题。这个方子有三组药,一个是辛味药,半夏、干姜是辛味药;一个是苦药,黄芩、黄连是苦药;一个是甜药,人参、甘草、大枣这都是甜药。古人概括地叫.辛开苦降甘调之法.

.辛开苦降甘调.之法,这是古代解释药方的方法。你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他解释药都很朴素的,不是像后世说的那么花哨,说的那么详细,人家就是说的.苦以降之,辛以散之.就完了,他就是根据古代的用药的方法来解释的。《黄帝内经》说.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发散为阳.,阴阳的概念很朴素的,不是那么太细的。阴阳之气痞塞了,具体说是脾胃的升降之气在这里痞塞了,堵住了,交通不利了,治疗得调和脾胃,所以这个方子叫和解之法。脾属于寒的,胃属于热的,各代表阴、阳一方,黄芩、黄连降胃气之逆,它往下来,苦降;干姜、半夏这个辛药,能够散脾气之寒;再加上甜药,人参、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补中气。为什么它脾胃的升降气失调了?主要还是由于条文说的误下之后伤了脾胃。在临床不见误下,脾胃虚弱也可以出现脾胃不足的升降失调,所以必须加上人参、大枣、炙甘草来补脾胃之气,脾胃之气足了,升则升,降则降,病就好了。

《伤寒论》的这三个泻心汤治疗胃病,我们现在在内科杂病叫.胃病.,给治疗胃病开了一个阀门,一个治疗的方法。为什么?因为这个病单纯寒,单纯热,都好治,就怕寒热错杂之邪,也有寒、也有热,这个很不好治。治寒它还有热,治热还有寒,如果不学到泻心汤的方义,没有理论指导,在临床治这个病就难了,也有点儿效,但总不彻底。一会儿用香砂六君子,觉得好一点儿,好像也不行,又烧心烧得厉害了,吐酸水吐得厉害了,用之有热了,赶快用点儿黄连清清胃;一清,酸水少一点儿,嘈杂好一点儿了,大便又拉稀了,还是两个问题,总不平衡。我在门头沟带学员,第一次开门办学,有一个患者就是胃气不和,心下痞,吃了一百多付药都没解决,喝几付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五六服就好了。现在这个病包括近代医学的胃炎,急性、慢性的胃炎,也包括一些溃疡病,胃溃疡、消化道溃疡里的一些胃气不和的病,还有肝炎,只要是有这些症状,心下痞,寒热升降之气不和,这个方子都有效。

半夏泻心汤证心下痞叫痰气痞,内里有痰,有没有根据?以前我对这个问题都不太相信,反正古人就这么一说呗,反正因为它有半夏了,有半夏就说有痰,叫痰气痞。有一次就治一个病人,司机,好喝酒,就得了这个心下痞,恶心呕吐。脉弦而滑,按之无力,.脉弦滑.就属于有痰饮,.按之无力.是脾胃虚,又是心下脾胃的呕吐,这是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的原方就上去了,吃完了以后,他是个司机,说话也很直,说.吃过药就好了,行了,我的

病好了.,我说.怎么的?.,他说.这里不堵得慌了,药还挺有劲的,吃药以后拉了一些痰沫子,拉了一些就好了。.我一听,这不是痰下去了嘛。吃小陷胸汤拉黄涎,吃半夏泻心汤能拉那个白色的,是痰的那种东西,所以《医宗金鉴》就管它叫.痰气痞.,是有实际基础的。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涨知识】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