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像把脉一样评估内脏问题——你了解「内脏倾听」技术吗?

 阅海书馆 2017-11-17

在之前的两篇推文中

肩痛的根源竟然在内脏,这种思路你能想到吗?

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内脏松弛术」这一技术。然而,许多朋友在后台留言,表示并不很能理解其中的Listening(倾听技术)」。


——人体内的问题真的能“听”得到吗?

——内脏筋膜的错乱真的能够“听”清楚吗?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究竟何为“倾听技术”,以及应该如何进行“倾听”。


如何理解「内脏倾听」 | 一



其实,“倾听”是一个比喻,如果用更“康复”一些的词汇来表达,它应该叫做——评估——对于内脏筋膜问题的评估;或者再直接一些,就是指——触诊


这就好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号脉”、“把脉”。很多人也会有同样的疑问——人体的问题真的能够“号”出来、“把”出来吗?


其实,所谓“号脉”、“把脉”,也是一种评估、触诊。通过中医独有的理论体系,将人体的全息情况反应在这小小的“寸关尺”之间,浮沉之际,辨别虚实,呼吸之间,确诊部位,你是“心气虚衰”还是“肝阳上亢”,全在这三指之间。


中医讲,“切而知之谓之巧”,意即医者能够由切脉得知病患的信息,才能称作“巧”。「内脏倾听」也是如此——好的物理治疗师,能够通过「内脏倾听技术」,评估出病患内脏筋膜的问题所在;调理之后,又能通过倾听技术,来判断治疗手法是否起到作用、起到了多大作用。正是“以评估始,以评估终。”


那么,究竟该如何实际操作呢?

如何「倾听」内脏的声音 | 二



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关于「倾听」的三部分内容。


▼ 内容一:原动律和能动律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原动律和能动律呢?


原动律

原动律,是内脏本身固有的自主运动。这是活动中组织的动能表现。每个器官都有自己个体的原动律,这种现象可追溯到胚胎发育与迁徙路径。


我们在胚胎时期,所有的器官都在身体的正中线上,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内脏也会去到自己应该去的位置,这就好像是一个“漂移”过程,而且还是三维“漂移”。


以右肾为例,它起初是先向右侧移动,再向后方移动,最终才固定它现在的位置。



就好像地球的自转——有了原动律,我们的身体机能也才有自己的“白天黑夜”,其实中医也有类似的概念,就是经络的“子午流注”,各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循行时间,以肝脏为例,半夜1~3点是其循行时间,肝脏也就在这个时候发挥自己的解毒功能,如果这个时间你还不睡觉——那你就是在“打扰”肝脏的解毒,那毒素堆积,身体出现各种相关问题,是自然的事。


原动律


能动律,是内脏应对外部力量的运动。在我们的腹腔中,挤着大肠小肠、脾胃肝胆,某一脏器活动时,比如胃受纳食物要蠕动,那么就必须“推开”周围的器官,去获取自己的活动空间。



再比如我们的心脏跳动时,也要产生的一种力量去推拉其他器官(肺)。 


如果内脏正常运转,那么每个器官与所有其他组织之间都是自有滑动无限制的。但一旦某些器官出了问题,还比如说胃,胃推不开其他器官去让自己好好“表演”受纳食物的功能了,自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胃酸”,“胃胀”等问题,这其实是胃的抗议。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这一份抗议,也就是内脏的“倾听技术”,然后去“平复安慰”他的抗议。


▼ 内容二:原动律和能动律的「倾听」

那么,该如何倾听原动律与能动律呢?

先说原动律,这是内脏最原始的声音,始于胚胎。原动律周期有两个阶段,分别代表律动“靠近”或“远离”身体中轴。我们称这两个阶段分别为 “消退期”和“膨胀期”。这两个阶段共同组成一个周期运动。


以肝脏为例,“膨胀期”肝脏会往身体的“后上方”旋转,而“消退期”又重新靠近身体中轴。


了解了原动律的倾听,什么是能动律的倾听呢?能动律,是内脏之间的运动,基于解剖。也就是说,你对于内脏的解剖越是烂熟于心,对于内脏能动律的倾听和改善也就越得心应手——“定位越准,感受越清晰。”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倾听」到某些内脏出现的异常“声音”呢,这里要提出一个「拥抱」理论,即:

我们的内脏筋膜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肌肉筋膜之间有“解剖列车轨道”,内脏筋膜之间也有无数的“脏器关节”相关联。一旦某一个内脏组织比如十二指肠出现问题,那么团结的内脏筋膜就会向它献爱心——去拥抱它——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我们在“倾听”时,会发现很多筋膜都有着向那么一两个“点”汇聚的趋势——它们甚至还会“引导”着你的手往那边走——这就是能动律的倾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倾听时,我们要排除掉主观意识,跟随身体的指挥——“先感受,后思考”。


内脏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你不能主观人为地“拽”着他走了,而要安心地让他“拽”着你走,去倾听他的声音、发现他的问题。


能动律的倾听,又分为整体倾听和局部倾听。


▼ 内容三:局部倾听和整体倾听


什么是「整体倾听」呢?


「整体倾听」,是一个专门的技巧,即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具体方法为:

术者站在患者的身后,尽量高一些,将手掌轻轻放在患者的头部(百会穴),不要施压,然后从上到下感受患者全身的筋膜,有没有“拥抱”汇聚到某一处或者某几处的趋势——那些地方,很可能就是患者内脏活动受限的地方。


「局部倾听」,则是更精确的诊断某一脏器的评估方法。


以肝脏为例,它因为周围韧带的牵拉,正常应该有七个活动方向,比如左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等,但是,一旦肝脏出现问题,是由哪条韧带牵拉所致,或者说是向哪个方向活动受限呢?

 


这时,就要靠「局部倾听」去确定了。


具体方法为:

在肝脏的各个平面的体表投影位置进行触诊和感受,“倾听”肝脏的活动,感受肝脏各个方向的活动,看看到底是哪个方向活动不足。

 

局部倾听现场教学展示

(照片摄于脊近完美-内脏松弛术培训课程现场)


这些就是内脏松弛术中「Listening(倾听技术)」的大致原理和方法,当然具体还需再讨论和学习,也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


讲了这么多,可能有的朋友还是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技术,比如“把脉”、比如“品酒”——专业的品酒师,通过色泽、气味和口感就能分辨葡萄酒的产地、年份、配料等。又比如《红高粱》中,连水是来自哪一口井都能尝出来。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神奇的事情、技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