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雲泉 2017-11-18

凡游览过杭州西湖的人,都知道杭州有一道白堤、一道苏堤;凡在湖北武汉生活过的人,必然知晓武汉有一座张公堤;凡在苏州金鸡湖畔漫步过的人,一定会对湖中李公堤记忆深刻。三座城市,百姓感念曾经治理该地的父母官的不朽功德,于是以官员姓氏命名长堤。相比白居易、苏东坡、张之洞这些名垂青史的大人物,苏州李公堤之建造者李超琼,名声显得小了许多。李超琼何许人也?又与溧阳有什么关系呢?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李超琼

李超琼(1846—1909),字紫璈,别号惕夫、石船居士,四川合江县人。光绪五年(1879)举人。曾在东北边境担任过三年军务幕僚,后由吏部分发到江苏,在大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最后岁月,于江苏南部溧阳、元和、阳湖、江阴、无锡、吴县、南汇、上海等8个县担任过9任知县,用今日的流行称谓,乃“县令专业户”。

李超琼在溧阳担任县令,光绪十二(1886)八月上任,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调任元和县令,刚好三年。李超琼二十三年职业县令生涯,在晚清那群昏庸无能、贪婪无度的地方官员中鹤立鸡群,留下了励精图治、精明强干、顾怜百姓的循吏形象。而溧阳这三年,又是李超琼为官之始,他更是用满腔热血和一身抱负,革弊立新,爱民如子,留下了良好的官声官德。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取缔禁绝赌博风

溧阳自古民风纯朴,老百姓崇文尚德,耕读传家。然而咸丰、同治年间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给江南地区造成了难以弥合的战争创伤。溧阳也因此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李超琼到任时,溧阳大量原本富饶的抛荒土地吸引了来自河南、安徽、苏北的移民,他们来此占地耕作,定居繁衍。移民中的无业者,与本地的游手好闲者合流,致使当时溧阳世风日下,李超琼日记云:“风尚渐离”、“聚赌抢掠之风日炽”,甚至说溧阳在江苏全省“赌博之风,向称最盛”,同时赌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诉狱滋炽,盗贼繁兴”。

李超琼上任后第一件重要行动,就是取缔赌博场所。那年八月二十二日清晨,李超琼突然集合县署所有书差衙役,直奔城南乡,缉拿武秀才出身的赌头周万勇(外号“周老五”)。为保证行动不被周老五安插在衙役中的内线获知,李超琼一方面采用突然袭击;另一方面,在周老五的赌博场所,安排一个叫陈茂的老书差乔装进入,提前布控。后经审讯,大赌头周老五被判五年监禁。从严打击赌博的举措,一时间令全县震动,赌徒们闻风丧胆,不敢轻易出没。

为巩固禁赌成果,李超琼还深入南渡荡的赌博窝点进行围剿。当时赌头们已经采取了严密的防控措施,将聚赌地点隐藏在荒草密丛中,没想到有着辽东剿匪经验的新任县令已经乘坐小舟多次尾随,摸清了他们的据点。李超琼集合兵丁,两个月内,七次围剿,抓获赌头9名,盗抢犯2人。“掩捕而痛惩之”,所有赌头,一律“痛笞之千”,黥面、戴枷、示众。

惩戒威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李超琼也非常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他曾多次编发禁赌资料向老百姓分发。此外,他还谱写《戒赌俗歌》鼓动儿童传唱。此后,溧阳民风渐渐好转,老百姓无人再敢聚赌,“人人知令在必行”。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李超琼日记

整饬兴教正学风

溧阳明清两代,本是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然而同样因战乱而使士子们远离孔孟。李超琼在一次抓赌行动中,发现社渚古镇的街市上,没有一户读书人家,三福桥村二十余户,无一人识字。作为一位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李超琼非常痛心,决定以童试为契机,彻底改变学风。

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李超琼以县令身份主持童试。当年应试生童人数很少,不足太平天国战前时期的三成。并且生童们衣衫褴褛,不懂礼数,聚集在明伦堂聒噪喧哗、人声鼎沸,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县教谕向李超琼告曰:“先是邑中文风颇盛。兵燹后户口凋散,士多废学。”这种情况从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到李超琼宰溧前二十余年,一直如此。

于是,李超琼感觉到情况的严重,当场手书示条,约以四事:准考取结只准一张、非衣冠不得入场、非应名不准给卷、交卷必须签照。“起教于微眇”,在他看来,这关系到一县学风,必须整饬。为奖励该科成绩前八名的童生,李超琼捐出了自己的养廉银,购买经典书籍供其诵读,还捐出一年俸禄,购田置地,以土地租金设立了“奖学金”。

李超琼始终心系溧阳的教育,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调离溧阳时,还在惦记这些童生们,于是吟咏了一首七律《为溧邑诸童子咏》。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李超琼诗作

赈灾济民优政风

在溧阳三年,李超琼经历了两次自然灾害,光绪十三年(1887)的洪灾和十四年(1888)的重大旱灾。作为知县,主持灾后赈济粮款、减免税赋责无旁贷。但是,李超琼在核勘灾情时,却一改以往地方官员虚华浮夸之不良风气,深入灾区,微服私访,清册公开。

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连日大雨,泽国一片,全县初步统计灾情,被淹圩田超过二十万亩。李超琼疟疾初愈,即乘一叶扁舟,来到全县地势最为低洼的古渎村。村里有一座土墩,以往屡遇洪灾,官员登上此墩远眺一番,就算完成灾情勘察,拍拍脑袋就确定灾损面积和减税幅度。因此,百姓们鄙夷地称此墩为“勘荒墩”。李超琼在烈日下,看过勘荒墩,来到沿岸农家,一一寻访。巡毕,李超琼要求各保甲在报荒清册上必须将“荒田坐落丘叚、花户姓名”一一填明。勘荒官吏必须携带“鱼鳞册”(地图)前往灾区,“按图以索”,便于核实,“虚实立见”。他还外出抽查复核,“所至皆屏去趋从,唯布鞣草笠,与田夫农父躞蹀塍间”,“虚捏者丈量不符,立予惩责”。一方面纠正了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又教化了百姓诚实守信。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位于苏州的“李公堤”

洪涝刚过,次年的一场重大旱灾,对李超琼又是不小的考验。当年夏季,三个多月没有下一场像样的雨。各区各图告急,赤地禾苗不生,四野焦枯,万家哀愁。李超琼白天在外奔走,勘察灾情,研究农事,随时调解村民的夺水争端;深夜,经常独自于衙署中庭站立祈雨。初为官员的他,也常常反思自己是否对老百姓的事“未尽心”,甚至怀疑是因为他这个县令的德行不够,才导致连年灾苦。

当年藩司下拨的救灾麦种十月下旬方才抵溧,播种已过农时,另外赈灾的口粮因稻谷灌浆不足,出米率低,老百姓度日糊口尚有困难。李超琼体恤百姓疾苦,上书藩司,乞求“截漕二万石”,结果被无情驳回,被批“冒昧”、“特加申饬”。李超琼并未因此而气馁止步,而是更加积极地开展生产自救。约请士绅富户,募集钱粮,自捐俸禄,终于筹集到银两一万四千串,勉强维持了灾民冬春的生计。

连续两年,一涝一旱,暴露了社会治理诸多问题,李超琼痛定思痛,亲撰《劝办备荒事宜》一文在全县各处刊布,提出四条主张:修治水利、预防蝗孽、严备虫灾、推广积谷。可惜的是,该文刊布仅半年,李超琼就调离了溧阳,利在千秋的措施未及实施。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亲撰县志树榜样

知县,先知而后治,李超琼赴任溧阳前,曾向居住在邻县金坛的溧阳籍大学者强汝询请教溧阳地情。强汝询建议他阅读曾任知县的李景峄、陈鸿寿主持编纂的嘉庆《溧阳县志》。李超琼研读后,赞叹嘉庆《溧阳县志》体例完备,内容详实,乃名志佳乘,无愧大家手笔,同时指出了它的一些缺陷,如《食货志》部分写得稍显粗略。

李超琼任内,又逢溧阳县志续修,他按例以知县身份主持修志。李超琼在《溧阳县续志》编纂班子中,不只是挂名主修,而是亲笔撰写了一些重要篇章,如《食货志》。田赋、田赋起存、漕运、税课、盐法、户口、蠲恤等事关民生的历史细节一一记录在案。不仅续记了嘉庆的历史数据,还大量增补了康雍乾三朝甚至顺治朝的历史数据。

《溧阳县续志》虽未在李超琼任内编纂完成,他的名字仅仅在该志篇末“衔名”,与前后任十余位官员并列其中,并无过多介绍。但是,他亲笔撰拟的《食货志》已经成为后人研究溧阳历史的重要参考。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李超琼在溧阳任内的政绩,曾得到时任江苏布政使黄彭年褒奖,称其为省内极少数能“尽心民事”的地方官之一。离开溧阳后,继续官宦生涯的李超琼,在朝廷考核中两次被认为“才能出众”,四次受到嘉奖。这样一位县官,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十一日在上海任上突发疾病离世,却是身无分文,连丧葬费用都无法凑齐,上海士绅筹集白银一千两为其治丧。李超琼出身贫寒,一生做官仅止于县令,终老时仍贫困相随,让人唏嘘不已。

李超琼离世仅百余年,他曾在溧阳的土地上夙夜在公,殚精竭虑三载,然而现在却找不出他留下的任何印迹,无传无志,无碑无庙。好在,历史又会以另类的方式撩开其真实的面纱。李氏后人珍藏了一个世纪的日记稿本、诗文集,近年被捐献到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这些珍稀文献,时间跨度28年,字数超过200万,全部由李超琼用工整小楷书写。李超琼称自己的日记“皆信笔书之”,日记属私密文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信笔书之”的日记,其历史价值越高。通过这些日记,我们得以还原溧阳历史上一个与潘乾、陆子遹、沈炼、吴学濂同样顾怜苍生的父母官形象。

「影响溧阳的历史名人(54)」李超琼:革弊立新顾苍生

△苏州金鸡湖畔李超琼纪念碑

在廉政文化建设高潮迭起的今天,苏州金鸡湖畔、李公堤西侧又建造起了一座筑有李超琼半身雕像的纪念碑,以廉吏之垂范,供人瞻仰。而溧阳,李超琼县令生涯的发端之邑,若有朝一日能建造一座历史名人纪念馆,也该有李超琼一席之地。

文 字:高 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